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逆行“老兵” “疫”线前行


——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何家荣

□本报记者 李 凯

“9月8日,我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无比激动,这份荣誉让我感到无比荣幸。”昨日,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何家荣在谈及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时如是说。

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还是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何家荣对所获殊荣有着自己的理解。“我所做的都是本职工作。”何家荣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份个人荣誉,而是属于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更是党和国家对我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充分肯定。”

何家荣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从表彰大会上感受到的国家对医护人员的鼓励、对信阳抗疫工作的肯定,传递给身边的医务工作者,让他们更加充满干劲。

“抗疫精神并不是高不可攀、触不可及的,它是融入我们医务人员血脉之中的一种理念。”何家荣说,疫情期间,人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伟大与可爱,但其实选择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随时要不惧危险、挺身而出,“在医院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抗疫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我相信,日复一日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和付出,一定能够汇聚成大爱。”

事实上,这份荣誉背后有着太多的故事。

17年前,作为信阳市“非典”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何家荣是我市第一个穿上、最后一个脱掉隔离衣的医疗工作者。17年后,他再次担难担险担责,冲锋在前,忘我工作。

“面对新冠肺炎这样来势汹汹的疫情考验,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过硬的工作实力与丰富的经验,更需要巨大的勇气。”何家荣说,“对于我这名抗疫‘老兵’而言,这就是一名传染病卫士的责任,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1月22日上午,市第五人民院被确定为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后,在何家荣的带领下,仅用一个下午,医院就全面做好了收治确诊病人的各项准备。1月23日凌晨1时27分,第一例确诊病人顺利转运入院。

从那一刻起,何家荣的心一直悬着,24小时守在医院,长达50多天。“睡不着,也不敢睡。市区所有确诊病人和县里确诊的重症患者都在这里。”何家荣说,病毒肆虐,他们要成为阻挡疫情蔓延的屏障,给患者、群众送上“定心丸”。

救助一名确诊患儿,成为何家荣脑海中最难忘的记忆。2月5日晚9时,急救车将刚刚出生5天、待在保温箱里的婴儿转运至市第五人民医院。“孩子的妈妈已经在医院ICU接受救治,弱小婴儿如何闯过难关?”何家荣调配专人组成治疗小组,孩子的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临床医治、患者转运、物资保障、消毒杀菌……长年跟传染病打交道的何家荣,养成了每项工作必须提前考虑、仔细检查的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与传染病作斗争的每个岗位、各个环节,不出差错。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何家荣吃住几乎都在医院。由于连日过度劳累,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嗓音也有些沙哑,却仍然坚持在最危险的地方,随时下达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指令。

上阵“夫妻档”“父子兵”,何家荣的妻子、儿子、儿媳也都是医务工作者,一家人逆行而上,战斗在不同的一线岗位上。偶有闲暇,他们会在微信群里相互交流,相互鼓励,而说得最多的,还是相互叮嘱、互道保重。

“我很感谢家人对我事业的支持,让我能专心工作,但也因为忙工作而忽视了他们太多。”说起家人,何家荣忍不住眼眶泛红。

回想几个月前的抗疫战场,何家荣认真地说:“我是党员,坚守岗位是我应该做的,每一个人都做好对战胜疫情有利的事情,我们就一定会战胜困难,我们一定行,中国一定行!”

国内疫情阴霾逐渐散去,阳光重新照耀进人们的生活。何家荣满怀感情地说:“疫情面前,我深深感受到我们党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我们国家的众志成城,我为生在中国而骄傲,为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