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宇
豫风楚韵,淮上名城,名人荟萃,毛尖之都……9月6日,来自平桥区长台关镇母子河村的留守儿童和信阳市第三小学品学兼优的孩子结对子、交朋友,共同欢度在信阳博物馆一天的活动。
“博物馆的一天”是信阳博物馆重点打造的社会教育品牌之一,自2010年开馆以来每年坚持不定期举办,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4期,活动范围惠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特别是偏远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以及信阳市区的农民工子女、下岗职工子女、优秀学生代表等2000余名青少年,已成为目前全市知名的文博品牌活动之一。
“我来自平桥区长台关镇,我们能做朋友吗?”“当然可以啦!我来自信阳第三小学,我们已经是好朋友啦……”简短的对话,把两颗纯洁的心聚拢在一起。这群孩子两两成对共同参观信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听讲解员讲述信阳出土文物背后的故事,自己动手敲一敲编钟,聆听美妙的古代乐器声音……博物馆的奇妙之旅就此开始。
有着考古界“小殷墟”之称的罗山县天湖后李商周墓地出土的精美青铜器文物着实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这件提梁卣里装着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酒……”“哇,真是太美了,太神奇了……”讲解员一讲完,孩子们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罗山县天湖后李商周墓地是我国商周考古中的一个重大发现,甚至有的学者把这里称为‘小殷墟’。它不仅填补了豫南商-古的空白,而且为著名的安阳殷墟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再现了商周更替时期豫南地区的民族变迁和南北交流的社会现象,又一次证明了信阳地区作为中原文化与南方诸文化的纽带,在我国先秦考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听着这些讲解故事,孩子们又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到自己家乡古代青铜历史的灿烂辉煌。
“东方红,太阳升……”当得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播放的《东方红》音乐是由长台关楚墓出土的一套青铜编钟演奏录制时,来自长台关的孩子们自豪之情倍增。来到这套青铜编钟(复制品)面前,信阳博物馆的讲解员一边讲述青铜编钟的音乐原理,一边为孩子们演奏现代音乐。不少孩子还被邀请共同演奏,聆听青铜编钟散发的独特之音。
参与这次活动的市三小学生有不少是信阳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在信阳博物馆里,都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小小讲解员”活跃在各个展厅,为观众讲解文物展品,解读文物背后的传奇故事。他们用稚嫩的嗓音、专业的讲解带领观众一起领略信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经过几年的努力,信阳博物馆已经将‘小小讲解员’队伍打造成博物馆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每年定期招募、培训、选拔、考核,不断让更多的小朋友加入这支志愿服务队伍,特别是让山区的留守孩子参与其中,为我市文旅事业发展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活动期间,信阳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看博物馆云讲解视频,听“小小讲解员”讲国宝故事,亲自参与传统工艺丝网印刷手工制作活动。这项实践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充实、有趣,还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培养了独立意识。
此次信阳博物馆开展的第14期“圆梦信博·友谊长存——博物馆的一天”主题活动,由信阳博物馆与河南省慈善总会信阳好人志愿团联合举办。在结业仪式上,信阳博物馆还给孩子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并赠送了书包和钢笔等纪念品。
“让文物活起来是我们博物馆始终坚持的工作导向,开展‘博物馆的一天’,就让博物馆的历史文物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尤其是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信阳历史、感受信阳文物、传承信阳文化,建立文物领域“活化利用+社会参与”创新机制,让我们的文化遗产为美好生活焕发新生。”该馆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