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红色精神永流传


(上接第一版)

“当年这些无名英雄豁出命去保护咱老百姓,牺牲后就葬在这尉寨山上,全西河乡亲一直把他们记在心底。”2020年清明节,34岁的张因权冒雨来到西河湾尉寨山上,给无名烈士扫墓、献花。他的父辈答应过给烈士抬棺下葬的老支书,每年都来祭奠,如今传到他这一辈,60多年来,这份责任代代传承,这份感念绵延不绝。

5月29日,由烈士家属、红军后代党员组成的新县英雄山党支部揭牌成立,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又开拓了新的“阵地”。“我们就是要加强大别山精神的挖掘、研究,充实大别山红色基因库,宣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军后代郑直军对大别山精神的传承满怀信心。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从“不忘来时路——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研讨会到“小小讲解员进景区”“口述历史抢救工程”,再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昼访夜谈”、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宣讲等活动常态开展,“四个故事”越讲越透彻,“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党员解难题”,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大别山精神凝聚起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疫情防控中,红城新县众志成城,打造最红的抗疫模板。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2月3日,新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科,护士长吴玉红面对鲜红党旗庄严宣誓。

“我们就守在这里,疫情防控没有结束我们都不会离开。”在箭厂河乡省界疫情防控点,轮岗值守的“第一书记”们走村入户、宣传防疫政策。

危难面前,没有退缩。1万多名党员干部坚守岗位,1500多名志愿者投身一线,医护人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一面面党旗在各个防疫检测点高高飘扬……大灾大难面前,老区干群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熔铸于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汇聚力量,大别山精神熠熠生辉。

克危即机!“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六保”任务全面落实,“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新县干群以大别山精神为指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政策“组合拳”助力复工复产。新县累计发放各类补贴2250万元,落实新贷续贷、展期延期政策资金7亿多元,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产业创业基地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复工复产、达产达效。

“就业直通车”全面发力。2月14日,全市首班外出就业直通车正式开通,劳务输出和县内就业同步开展,累计帮助6.6万人实现县内外就业。

“我们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科学调度,有序复工复产,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不误,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羚锐公司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改革开放之初,羚锐依靠25.8万元扶贫贷款蹒跚起步,一步步成长为医药行业知名上市公司,今天,直面疫情更显责任与担当。30余年间,一代代敢闯敢拼、勇于创新的羚锐人用行动诠释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这一年,新县高举红色旗帜,在传承中领悟大别山精神奥义。

这一年,新县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奋进中迈出新时代新跨越。

这一年,新县经受住疫情考验,在实践中升华忠党爱党坚定信念。

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困难越冲锋。老区人民将永远高举红色旗帜,感恩奋进,书写中原更加出彩的时代答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