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大别山走出的八路军虎将叶成焕(中)


□祝 辉 刘 翔

1936年9月12日,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夕,叶成焕作为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指挥员,在甘肃省通渭县给驻守界石铺的中央红军先遣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亲爱的同志们!主力红军大聚西北地区,这无疑成了领导和推动全国革命的中心。”在信中,他还详细介绍了西北地区当前的敌情,对中央红军的行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为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对叶成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是鄂豫皖时期参加红军的,作战勇敢、沉着,善于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叶成焕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1937年10月,一二九师奉命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经过半年的游击战争,初步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这时,叶成焕已经成为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麾下一名年轻有为的虎将,也是陈赓旅长的得力助手。这期间,叶成焕几乎参加了一二九师的全部著名战斗。多少次,当战斗激烈地进行时,刘伯承师长总要问上一句:“谁在前面指挥?”当回答是“叶成焕”时,他那紧锁的双眉就会瞬间舒展开来,嘴角还会流露出一丝别人不易觉察的会心微笑。叶成焕指挥的七七二团能征善战,在敌后抗日战场上取得了辉煌战果,被誉为“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百战百胜的七七二团”。

1938年2月19日,刘伯承率领一二九师冒着凛冽的寒风,行进在太行山的羊肠小道上。部队抵达长岭后,刘伯承师长和徐向前副师长当即召集三八六旅和三八五旅的干部会议,决定发起长生口战斗,袭击井(陉)平(定)公路上的日军重要据点旧关,以吸引井陉日军出援,于中途歼灭之。20日,部队向娘娘庙一带急速前进。叶成焕和战士们见沿途民房被日寇烧毁,百姓无家可归,纷纷外逃,无不义愤填膺,决心为老百姓报仇。21日,他们抵达离旧关20里的吕家村,刘伯承命令叶成焕团设伏于井陉、旧关之间的长生口附近。夜里,在刘伯承亲自指挥下,全师人马准时到达指定地点。22日拂晓,日寇出动200余人,分乘8辆汽车,从井陉出发驰援旧关。当日军进入我伏击圈时,叶成焕一声令下:“打!”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日军猛烈射击。接着,叶成焕率先跃出战壕,带领部队杀向日军,很快就结束了战斗。这次战斗共击毙敌官兵130余人,炸毁敌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3门。

3月中旬,一二九师师部命令陈赓旅以3个团作为主攻部队,在黎城和潞城之间的神头岭伏击救援黎城的日军,陈赓命令叶成焕团担任主攻任务。接到任务后,叶成焕组织部队严密伪装,待敌人大队人马钻进布好的口袋里时,命令部队一齐开火。整个战斗从16日拂晓袭击黎城开始,至下午4时结束,日军1500余人,除100余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灭。

1938年4月初,日军为了消灭晋东南的八路军,解除八路军对其后方的威胁,纠集3万重兵,分9路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大举围攻。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发动了长乐村战斗。战前,师党委正准备提升叶成焕任三八六旅副旅长。4月14日,七七二团接到命令,要求尽快向山西省武乡一带集结,于是全团指战员以一夜百里的速度,急行军到达前线。此时,叶成焕团长正患着肺病,多次吐血。陈赓旅长对他的病情非常关切,劝他说:“成焕啊,你病成这样子,这次战斗就不要参加了,现在就派人送你到后方治病去。”叶成焕一听急了,坚定地说:“没事,我已经习惯了。还是让我打了这一仗再说吧!”陈赓旅长见他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战士们得知团长带病指挥作战,无不群情激奋,更加坚定了战胜日寇的信心。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