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夜老虎”回乡记


□本报记者 向 炜 马依钒

立秋过后,大别山金刚台脚下的商城县伏山乡,风过稻花香。这样的景象,岁岁相像,可今次不同以往。

抗日英烈赵崇德回来了!那个在83年前夜袭阳明堡,炸毁敌机,以擅打夜战著称的“夜老虎”回来了!那个牺牲在1000多公里外,最后只留下一句“我家在金刚台脚下”的大别山的好儿子回来了!

“夜老虎”回乡,消息不胫而走。8月初以来,老区信阳每天都有干部群众自发来到伏山乡,在赵崇德墓前拜祭、瞻仰。

夜袭阳明堡:炸毁敌机写传奇

1937年10月20日,天刚蒙蒙亮,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刘家庄村,几名八路军战士从战场回来,一起回来的还有凌晨牺牲的赵崇德。十几公里夜路,战士们抬着、走着、哭着。夜袭日军机场获胜,三营长赵崇德却中弹牺牲。

就在前一晚,八路军129师769团以3个营的兵力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敌机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以弱胜强,创造了以步兵打飞机的奇迹。这是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堪称经典。

山西忻口战役开始后,日军飞机疯狂轰炸。八路军侦查发现,代县阳明堡镇附近藏有日军机场。10月19日,部队在原平市苏龙口镇刘家庄村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当晚袭击十几公里以外的日军机场,擅打夜战的赵崇德带领三营负责主攻。

当日晚,赵崇德率领部队从刘家庄村出发,渡过滹沱河,悄抵日军机场。消灭守卫机群的敌人后,爆破组跃上飞机,砸碎驾驶舱玻璃,将一捆捆手榴弹扔进舱内。

爆炸声起,火光冲天,激战1小时,24架飞机全部炸毁,机场设施也被摧垮。顺利完成任务后,赵崇德却在掩护战友撤退时中弹牺牲。

次日清晨,部队在刘家庄村为赵崇德开了简单的追悼会,战友和老乡将他和同时牺牲的两名战士埋葬在一起,地点就在村西头栽笔山柏树嘴。

时任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向769团拍电报,称赞夜袭阳明堡战役:“首战告捷,打得好!”。1938年,赵崇德被追授“好干部”称号。彭德怀元帅在回忆录里称赞赵崇德:“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赵崇德名列其中,英雄业绩永载史册。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接受检阅。

寻访晋豫皖:英烈故事撼人心

据多个文献资料记载,赵崇德原名赵开奎,商城县伏山乡七里山村人,1930年秋参加革命,随部队转战大别山区数十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0月,随红军西征川陕,长征途中,多次受伤,屡次立功,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学校学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赵崇德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细节构成历史,英雄并非神话。连日来,记者沿着赵崇德成长、战斗的足迹寻访晋豫皖三省多地,抗日英烈的背后,有血有肉的故事震撼人心。

7月底,记者到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刘家庄村寻访,问起栽笔山柏树嘴,村民便知为烈士而来,纷纷指路。柏树嘴下是绿油油的谷子地,地是村民王青福的。“自小就听爷爷讲,里面葬着英雄营长赵崇德。”64岁的王青福说,83年来,每年清明节祭拜抗日英雄,他们祖孙三代一直守着这个不成文的规矩。

研判作战地形,讨论作战计划,赵崇德生命的最后十几天,大部分是在刘家庄村度过的。75岁的张义均将记者领进自家院中,指着老窑洞说:“赵营长牺牲前,就住在这里。”

当年的夜袭在这个村庄世代流传,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能说上几句。在寻访中,记者听到了更多赵崇德牺牲前的细节。夜袭临行前,他把党证和3块法币交给营教导员,交待说:“如果阵亡,交给党。”中弹倒下后,他急切地摆手,让战友们别管他,赶紧撤。

1000多公里以外,在赵崇德的家乡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他的两位侄孙赵业俊、赵业友讲述了二爷赵崇德的两次返乡。

第一次是1932年,赵崇德要随部转战川陕。有天夜晚,他骑着高头大马,悄悄来到三姐家中,这是他参军后首次与家人见面。兄弟姐妹6人,赵崇德排行第五,因年龄最近,与三姐尤为要好。次日黎明离开时,他拉着姐姐的手道别,说战斗结束后,一定回来看她。可姐姐再也没等到弟弟回来。

第二次是解放初期,赵崇德的大哥赵开道收到一包东西,从北京寄来的。内有一张烈士证,写有“赵崇德在阳明堡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字样,还有一面写着“刘伯承”名字的党旗。这对赵家人来说,是个安慰,“人没回来,可总算得着准信儿了”。

与商城县同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安徽省金寨县,80岁的赵凡明是赵崇德唯一健在的侄子。赵凡明的父亲叫赵开云,是赵崇德的弟弟。1932年,国民党残害红军家属,年幼的赵开云被送到邻近的金寨县汤家汇镇上畈村王湾组,从此再没回去过。

自小流落在外,饱尝亲人阻隔的痛楚,赵凡明总会想起牺牲在外的二爹赵崇德。近年来,年长体弱的赵凡明有桩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二爹魂归故里。今年端午节,从亲人的来电中得知所盼成真,赵凡明拿出赵氏家谱,对着二爹的名字泣不成声。

魂归大别山:红色基因代代传

夜袭阳明堡赢得酣畅淋漓,可牺牲前仍心系家乡的赵崇德却长眠他乡。

赵崇德的家乡商城县金刚台,位于大别山北麓,当年有8万多名子弟为革命捐躯,著名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唱响全国。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金刚台,已是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游人日众。

家乡人民始终铭记着这位舍生取义、功勋不朽的抗战英烈。2015年8月,商城县政府把城区陶家河畔一条道路命名为“赵崇德大道”,在商城烈士陵园树立起赵崇德的塑像,刻以生平,缅怀英烈。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是去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考察时所说的话。

信阳是革命老区,是无数先烈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红色教育融入日常,红色文化根植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是老区儿女的任务和使命。

历史在匆忙中留下遗憾,对英雄的崇敬之心让遗憾得以弥补。今年2月29日,山西省原平市文史爱好者李占青撰写文章,介绍夜袭阳明堡的战斗经过,讲述赵崇德的牺牲细节。

这篇文章引起商城县有关人员的注意。4月中旬,商城县几位干部群众赶到刘家庄村,接回烈士遗骸。端午节过后,在亲人和当地群众的见证下,牺牲83年的赵崇德魂归大别山,遗骸被安葬在出生地伏山乡七里山村新塘塆组,紧挨着他父母的坟墓。

8月1日,建军节,一块刻有“抗日英雄赵崇德之墓”的石碑立起。遗骸从山西接回后,赵家后人想把烈士安葬在他父母身边,可旁边的这块地是村民赵贵宾的。村干部上门协调,赵贵宾满口答应:“为了群众过上好日子,英雄连命都舍得,俺还能舍不得一块地吗?”他当即决定无偿捐出来。

如今的新塘塆,已与英雄离乡时迥然不同。这个美丽的小村落溪流清澈,茶山绵延,稻田翻绿浪,村民日子甜。

英雄入土那天凌晨,大雨如注,塆里十几户,老少50多口人,一宿没睡,都来了。8月中旬,记者来此采访,78岁的吴忠英老人坐在树下乘凉,望向不远处的赵崇德墓,她嗓门亮堂:“俺们的抗日英雄回家了,塆里人高兴啊!”

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抗日英烈魂归大别山,老区群众感慨万千。商城县伏山乡党委书记李献林说:“英雄回家了,在老区干群中引起强烈反响。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在红色传承中凝聚力量,奋力实现‘两个更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