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奏响党建大合唱、凝聚攻坚新合力。光山县以中办系统149个党支部结对帮扶74个村党支部为引领,组织开展“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省市县第一书记选派单位党组织纷纷与帮扶村党组织进行党建共建;45个驻外党组织心系脱贫攻坚,为“我为家乡”系列活动捐款近亿元,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坚不可摧。
尽锐出战 书写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炎炎盛夏,骄阳似火。凉亭乡王湾村300亩“藕虾共作”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县农商行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上官晓冬正和群众一起忙着采摘莲蓬、捕捞龙虾。“今年是个丰收年,每户贫困群众又可以增收近万元。”一身泥巴、满脸汗水,掩不住收获的喜悦。从2015年9月起,上官晓冬以村为家,带着群众一起干,让贫困发生率47%的王湾村退出贫困村序列,步入乡村振兴的大道,当选全省“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环境示范村”。2019年年底,已经连续驻村4年的他第二次选择留任。“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是中坚力量。光山县把最能打硬仗的力量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当先锋、做尖兵,先后选派638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派出93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科级干部到软弱涣散村、后进村和脱贫攻坚薄弱村任党建指导员,选派88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团支部书记,县乡村三级共派出7100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当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打好这场硬仗才有底气。光山县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以及视察河南深入信阳到光山考察调研重要精神作为专题培训“第一课”、日常学习“必修课”常抓不懈,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投身脱贫攻坚。创新方式加快扶贫能力提升,通过帮扶单位周培训、扶贫政策随机抽测、打造微信和网络“指尖课堂”、帮扶人宣讲团以讲代训等方式,实现扶贫干部充电蓄能常态化,一个个扶贫“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惠民举措精准落地。
脱贫攻坚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光山县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考察、识别和选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广泛开展“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争创干事创业好团队”活动,坚持提拔重用一批、表彰奖励一批、问责处理一批的“三个一批”机制,正向和反向相结合,激励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2016年以来,共提拔重用在扶贫一线优秀干部133名,占此期间干部提拔重用总数的71.6%,超过一半的县派优秀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各级各类评先奖优的95.8%来自扶贫干部;对一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干部给予组织处理,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主动担难担责担险,确保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放松。先后印发《光山县脱贫攻坚6号令》《光山脱贫攻坚八条纪律》《关于进一步明确脱贫摘帽后各级干部责任的通知》等文件,实施定点帮扶周会商、入户抽查(倒查)、“固定扶贫日”帮扶提示、第一书记驻村在岗日报告等机制,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纪实管理,不断上紧管理发条、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党员干部持续保持争先进位谋出彩的攻坚姿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全县成立临时党支部8个、共产党员先锋队484支,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620个,4100多名党员和干部战在“疫”线,发挥“硬核”作用,筑起了守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牢固防线,完成了疫情防控“加试题”,降低了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抓在平时、用在战时”的工作成效。
支部建在链上 培育脱贫攻坚“红色引擎”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光山县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创新开展“建组织、树旗帜、亮身份、加油干”活动,在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构建起党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联动协同新模式。
过去荒山坡,今朝“花果山”。槐店乡司马光万亩油茶园,油茶果挂满枝头。在联兴油茶公司党支部的引领下,群众心不齐、土地流转难、种植技术缺、市场打不开等难题一一得到破解,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司马光油茶园考察时亲切嘱托:“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
“党组织强有力的支持,使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带动3000余农户就业,39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联兴油茶公司党支部书记陈世法高兴地说。
支部建在“链”上,产业连成一片。光山县建立产业联合党总支4个、独立党支部49个,产业党小组60余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50多人,依靠党组织打通产业发展中的“堵点”和“难点”,做大做强油茶、茶叶、中草药等产业,仅油茶一项,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到22.7万亩,叫响了“联兴”“司马光”等茶油品牌。广泛开展“比技术,看谁生产效益高;比产量,看谁贡献能力强;比奉献,看谁带动人员多”的“三比三看”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争先氛围,全县新完成油茶、茶叶和碧根果等小杂果成片造林2.9万多亩,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各产业链党组织同频共振,1.5万名贫困群众在“链”上增收脱贫。
把产业链党组织作为实施“三个培养”的主要平台,着力把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产业发展带头人、把党员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为村干部,不断放大产业链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截至目前,全县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等发展党员537人、培育党员产业带头人305人、培养村后备干部654人,为决胜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力。
打好“组合拳” 坚实脱贫攻坚智力支撑
今年33岁的光山县槐店乡晏岗村村民晏建祥,有了一个“人工智能训练师”的新身份。村里新建的“数据扶贫车间”,吸引了在广东打工的他回家务工。经过免费定向培训后,晏建祥在村“数据扶贫车间”就业,每月收入8000多元。在他的带动下,40余名返乡年轻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为晏岗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像晏建祥这样返乡创业人才,是光山县“筑巢引凤”、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真实见证。
脱贫攻坚,人才是关键。光山县视人才为第一资源,打出了引才、用才、育才的“组合拳”,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2019年11月,光山县“驻外人才联络站”北京联络站在县委驻北京党委正式挂牌,架起了联络人才、引进人才的桥梁。随后,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4个“驻外人才联络站”相继建立,并在清华大学召开招才引智暨光山籍在京高校师生代表座谈会,推介光山人才政策,引导他们当好引才“信息员”“联络官”。这是光山创新引才方式的新探索。光山县聚焦精准扶贫、着眼长远发展,通过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各个外建党组织等广抛“橄榄枝”,引进创新人才团队20多个,优秀专业人才570多人,签约人才项目17个、16.3亿多元。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该县建立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十条举措、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支持基金、产品创新奖励基金等多项“硬核”留才、聚才工作机制,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激发了他们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经济发展的热情。
盘活光山人才信息库(智库)的智力资源,创设平台,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向扶贫一线聚集。实施“双百”人才行动计划,开展“人才出彩—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活动,选派各领域拔尖人才、科技特派员以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下沉基层开展帮扶,建功脱贫攻坚。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共发展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690多家,打造“多彩田园”示范点260多个,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带贫新格局,培育了稳定脱贫、促进乡村振兴的“稳压器”。
打造不走的人才队伍,坚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实施“贫困村人才行动计划”和“贫困村致富能人培养计划”,统筹培训资源,联合相关部门,面向农村党员和群众,免费培训各类乡土实用人才2.6万多人次,2000多人分别通过发展种植养殖、水产、电商等自主脱贫,还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脱贫,释放出“培育一个、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人才支撑效应。光山县孙铁铺镇郑堂村邹金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培训,在村里开起了村淘网店实现脱贫,并将网店升级为村精准电商扶贫服务中心,通过代购、代卖、务工等,带动本村9户贫困户每户增收4000多元。全县像这样的脱贫带动型人才有230多人。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山县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光山县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发挥组织优势,高扬基层党建“一面旗”,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战,让光山人民走向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