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译丹 李 梅
“秸秆养牛,对牛而言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也高。这不仅给俺家牛备足了料,同时还有利于秸秆禁烧,帮助农民增加种地收入,一举两得。”8月11日,息县彭店乡尹庄村民族之声有限公司负责人邓万生正在清理牛栏……因为投入了大量心血,邓万生一天中的大半时间都在公司里干活。
今年43岁的邓万生曾在外务工多年,一直渴望回到家乡开创一片天地。2013年,邓万生回到家乡创业,经过前期做养殖方面的功课,邓万生从东北引进了27头西门塔尔、夏洛莱小牛犊,从此便开启了他的养殖之路。
“看花容易绣花难,发展养牛产业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邓万生回忆说。养牛初期,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小牛犊水土不服常常生病。逆境中,邓万生远到东北学习养殖经验,不时与同行交流,并且学会了分析市场形势,每天细心观察小牛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不懈努力,他掌握了消毒、防疫、喂食等一套科学的养殖技术,历经7年时间,从懵懂到不断摸索,再到如今发展到100多头牛的养殖规模,邓万生的养牛之路越来越顺畅。
“俺家种了七八亩玉米,把玉米秸秆送到养牛场,能多挣1000多元钱。”尹庄村村民邓允明高兴地说。
每到“三夏”秋收,邓万生就大量收购周边群众的玉米秆、麦秸秆等,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增加了周边群众的收入,养牛效益大大提高,如今平均每头牛可卖上1万多元。
“公司养牛不仅只负责养,还要建立起一套绿色循环体系。考虑到养殖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我们在县环保局的帮助下,新建了大型沼气池。”邓万生介绍说,通过干湿分离,将产生的污水全部导入沼气池,粪便经过高温发酵处理后,施入农田,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的支出费用,还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有利于土壤改良。
有了天然有机肥,2016年,邓万生在彭店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发展起了蔬菜大棚种植。
邓万生心中深知产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走绿色、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养牛为依托,从牛粪利用到蔬果种植,邓万生合理利用了养牛场的畜类粪便,提升了养殖附加值,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邓万生的公司不仅吸纳了当地劳动力,同时拉动了当地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直接带动28名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有效促进当地农民致富增收。以“生态+”模式引领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生态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
“下一步,我想全力打造养牛、销售加工产业链,发展绿色循环养牛产业,带动彭店乡尹庄村的村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为乡村振兴增砖添瓦。”谈起未来,邓万生满怀希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