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在村干部的指导下,我把自家的几亩田地挖成了塘,专门养殖小龙虾。这不,去年一年纯收入就达到了13329元,生活越来越好了。”昨日,罗山县子路镇罗寨村贫困户彭明友高兴地对前来督查脱贫攻坚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讲述自己的生活变化。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时刻牢记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时提出的“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重大要求,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牢记职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以最严要求、最实措施、最硬作风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胜年行动,形成了尽锐出战、决战决胜,监督保障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和冲锋态势。
提高站位 周密部署
迅速形成决战决胜攻坚态势
市纪委监委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担当、尽锐出战,聚焦重点难点、聚焦“四个不摘”落实情况、聚焦作风建设,在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砥砺初心使命,做到“两个维护”。
扛稳政治责任,明确行动方向。市纪委监委始终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树牢“四个意识”的实际行动,作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省纪委脱贫攻坚决胜年行动工作部署后,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向市委常委会作了汇报,并按照市委提出的明确要求,制定决胜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蕾为组长的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胜年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决胜年行动。先后组织召开4次决胜年行动推进会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调度会,对决胜年行动进行部署,推动工作落实。
建立“四项机制”,构建常态长效。为保障决胜年行动规范有序高效开展,市纪委监委建立了“四项机制”。建立全员参与机制,持续开展纪委书记遍访督查和纪检监察干部全员大走访,重点走访“三类人员”、88个深度贫困村、24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和特殊困难群体,着力发现和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市、县、乡三级纪委书记遍访督查6668户贫困户。建立四级联动机制,统筹市、县、乡、村四级监督队伍、市县巡察队伍,整合市委作风提升巡回督导组和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各级扶贫部门专项督查组、派驻乡镇专职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工作力量,强化督导巡查,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市纪委与市扶贫办、市发改委等市直14个职能部门和市委巡察办、市审计局等5个监督部门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5月26日召开协调联动机制调度会,盘点问题,集中治理,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格局。建立督导巡查机制,市纪委两名正处级干部任市委作风提升巡回督导组组长,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10个县区开展常态化督导巡查,压实“两个责任”。今年以来,已开展两轮督导检查,反馈问题10批次274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组织处理154人。
聚合监督力量,形成攻坚合力。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工作,市纪委监委站位全局谋划,强化统筹兼顾,形成纵向联动、横向联合的监督格局。充分发挥巡察尖兵利剑作用。市纪委监委把决胜年行动与市县巡察工作相结合,统筹谋划一体推进。4月20日至30日,市委组成8个专项巡察组,对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区开展专项巡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四个不摘”落实情况,看各县区责任部门、专项工作组是否紧紧围绕全省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六大行动”“四大工程”认真履职,看各级工作作风是否扎实,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此次巡察,走访114个县直单位、102个乡镇644个村居、2814户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3条,下发整改通知书19份,推动立行立改137项。充分发挥派驻机构“探头”作用。市纪委监委利用派驻纪检监察组的“近身”监督优势,加强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监督,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围绕帮扶村脱贫攻坚、购机补贴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驻市教体局纪检监察组加强教育扶贫资金监管,以县区教体部门(学校)为单位开展全面摸底排查;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市住建局党组开展危房改造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每月对10个县区开展一次督战,对督导检查中发现1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驻市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紧盯项目招投标、资金拨付、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查处扶贫领域案件3件、责令整改问题9个。扎实推进专项监督。5月29日,市纪委制定检查方案,对“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政策落实、省纪委“回头看”问题整改等进行专项检查。6月12日,市纪委向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扶贫办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要求3个单位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对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产业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确保脱贫攻坚质量更高、成色更足。持续保持案件查办高压态势。市纪委监委紧盯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敢于动真碰硬,加大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核查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今年以来,全市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起,处理58人,通报典型案例7起。
创新引领 多措并举
推动实现监督全覆盖
市纪委监委坚持抓持续促提升,在保持工作连贯性、持续性的基础上,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监督方式,配强监督力量,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有效落实。
创新监督全覆盖新方式。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按照“看得见、管得着、见成效”的工作思路,采取“线下”+“线上”监督、“人访”+“技访”相结合的方式,把“监督到村覆盖到户”落实落细。线下,实行网格化管理,将10个县区分为10个战区,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任战区指挥长,分包督导一个战区,对战区内88个深度贫困村、24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进行遍访督查。市纪委监委和市委巡察机构共300名干部作为监督员,分包全市未脱贫的13616户33163人。市纪委监委10个部室作为牵头室,分别联系一个县(区),统筹、指导联系县(区)“监督到村覆盖到户”工作。线上,将全市未脱贫户、监测户的底数台账及帮扶情况上传至“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每月通过“阳光村务”监督平台开展“技访”,实时监控扶贫政策落实和干部作风等情况。通过“线下”面对面走访和“线上”点对点监督,实现监督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走访贫困群众62290人次,发现问题6633个,解决问题6325个,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有力推动了干部作风持续转变,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效。今年上半年脱贫攻坚考核,我市居全省第一方阵。
探索“小微权力”监督新模式。针对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薄弱点和风险点,市纪委监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在精准落实基层治理要求上去努力,深化小微权力综合治理,持续打造“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的制约监督,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已覆盖全市237个乡镇(街道)3470个村(社区),实现全市乡村全覆盖,解决了群众“监督难”“举报难”和“解决难”的问题,有效遏制了贪污挪用、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发生。截至目前,“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关注量已有133万余人,内容点击量2500多万,通过平台推送扶贫领域警示教育文章170余篇,上传村务信息33万余条,解决各类问题上万个,有力推动了基层“微腐败”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结束仅5天,《人民日报》“四中全会看落实”栏目就报道了我市“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运行成效。今年6月7日,信阳“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获得全国第二届“中国廉洁创新奖”。
建强基层监督“三支队伍”。聚焦脱贫攻坚、民生领域主要问题,拓宽监督渠道,建强配齐监督力量,打通扶贫监督“最后一公里”,确保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人管、影响扶贫政策落实的事情有人问。建强了乡镇监督监察专员队伍。推动监察监督职能向基层延伸,实行县(区)监察委员会向乡镇(街道)派出监察专员办公室,履行对基层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察监督,消除了监督盲区。目前,全市建立乡镇(街道)监察专员办公室219个,实现监察全覆盖。建强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队伍,村务监督委员会设成员3-4人,成员配置注重强化党的领导,优化年龄结构,同时吸收具备财会管理知识成员。探索实行由村(居)党支部纪检委员兼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实现党内监督和村级民主监督的统一。目前,全市共有村(居)务监督委员会3454个,现有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10431人。建强了乡村特约监察员队伍。探索建立乡村特约监察员队伍,每个乡镇聘请5名以上、每个村聘请两名以上特约监察员,以兼职形式履行监督、咨询等职责。光山县用好360名村级监督员队伍,打造“十佳”村级廉情监督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考评激励,督促履职尽责,发挥好廉情监督作用。
稳步推进 巩固成果
全面提升决胜年行动实效
聚焦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和重点任务,组建4个工作专班,分别开展“四大行动”,实现“四个确保”,真正实现问题线索在群众心中“清零”的目标,全面提升决胜年行动实效。
开展“清零”专项行动,确保按时办结。市纪委监委对2019年尚未办结的12件新增问题线索挂牌督办,4月底已全部办结清零,立案8件,处理22人,比省定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对2020年新增53件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全部挂牌督办,坚持做到一条问题线索、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专班,确保案结事了。
开展“双回访”行动,确保群众满意。各县区纪委监委组织力量对辖区内2019年以来所有已办结案件全部进行回访,在此基础上,市纪委监委对县区2019年以来已办结实名举报案件逐案进行回访,确保群众满意。今年以来,市县纪委监委对95件扶贫领域实名举报问题线索进行“双回访”,努力实现问题线索在群众心中“清零”。
开展案件评查专项行动,确保案件质量。4月14日,市纪委监委制定《扶贫领域案件专项评查实施方案》,县区纪委监委对2018年以来办结的601件扶贫领域案件逐案进行审查,切实提高案件质量。在此基础上开展问责案例专项评查工作,规范问责工作程序,发现并及时纠正滥用问责等问题,推动精准有力实施问责。目前,市纪委监委已对192起案件开展评查,针对问题举一反三,推动整改问题46类,有力提升了扶贫领域案件质量。
开展以案促改专项行动,确保标本兼治。深化警示教育,做到逢案必改,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分别制定以案促改集中行动工作方案,对2018年以来办理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逐案开展以案促改,对已经开展的进行复查,确保一案一改、逢案必改。今年以来,已开展扶贫领域警示教育1354场次,警示教育党员干部108970人次,制定、修改、废止了相关规章制度460个,全市有10余名基层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上交违纪资金60余万元,扶贫领域信访量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
“助力脱贫攻坚是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对于信阳市纪检监察机关来说,更是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实现‘两个更好’的底线任务和基础前提。现在已经到了脱贫攻坚即将交卷的最后关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时刻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牢记使命,再接再厉,以奋斗姿态全力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造福信阳、添彩中原,奋力实现‘两个更好’提供坚强保证。”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