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三无小区”蝶变幸福家园


(上接第一版)

在小区党支部的带动下,党员群众行动起来了,竞相为小区治理增砖添瓦。有的把楼道墙面粉白,有的将楼梯台阶刷漆,有的把自家孩子的画作贴在楼道里。前一阵小区准备安装摄像头时,老党员叶先启带头捐了1000元。“这在以往,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赵祥银透露。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更是千家万户的民心桥。周家山社区坚持基层治理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基层治理问题发生在哪里,党组织工作重心就转移到哪里。党组织成为社区居民的“主心骨”,基层社会治理打开了新局面。

服务到群众心坎,治理有了温度

居民有所求,党组织有所应。在服务居民上,周家山社区党支部和各小区功能型党支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快速发展的网络互联、新型媒体等行业,为广大居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社区上空的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行业专网线缆越搭越多,纵横交错,相互缠绕,织成一张张巨大的“蜘蛛网”,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一度成为小区居民的一大“心事”,也是社区治理的一大“心病”。

社区抓住“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机遇,统一改造沿路及各小区线路,该剪除的剪除、该捆扎的捆扎、该入地的入地……清理“蜘蛛网”近4吨,重新规范架设“空中线路”4000米。谈及往年,社区一街的张大爷曾十分担心,“一出楼道口,头顶上就是乱七八糟的管线,总觉得不踏实!”居民胡大妈也赞道,“以前,下雨天,走在电线网底下,可吓人了;现在好了,安全了,放心了!”

和平小区自来水管网年久老化失修,跑漏严重,小区20多户居民每月要分摊4000多元的“天价”水费,用上稳定、便宜的自来水一直是居民们期盼的事。入住之初,小区党支部书记倪天福了解到大家的想法后,当即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于是,一找社区,二找街道,三找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四找供水集团公司……不厌其烦地和相关部门一笔笔算清每月水费。随后,社区召开小区居民议事会,采取居民和社区共同承担的方式,重新铺设网管,为每户更换智能水表,水费从4000多元“瘦身”到了600多元,“天价”水从此成为历史。

汪志发小区位于社区“腹地”,空巢老人多,买菜、看病、出门等日常生活多有不便。社区党支部协同小区自管会,认真摸排小区居民需求,建立需求清单,“按单索骥”,主动联系了辖区商户,先后与万顺叫车、三吉堂、吕献民理发店等签订服务协议,为居民日常生活、居家出行广开“绿灯”。

“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居民的一条条需求得到了满足,小区的一件件实事得到了落实,党建成效转化成了广大居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强大动力,实现了基层治理与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让小区治理更加富有人情味了。

群众广泛参与,治理有了动力源

居民是社区的主人,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力量,只有居民的广泛参与,才能为社区治理提供不竭的动力。

为了有效激活居民自治的“动能”,社区党支部“频频出招”——成立自管会的小区,优先申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看到别的小区自我管理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居民纷纷向社区党支部表达成立自管会的愿望。“只要是想搞,只要是为群众办事,我们都大力支持!”赵祥银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和谐小区,长期存在水压低、楼顶漏水、下水道堵塞等问题。今年,小区启动了改造项目,虽然部分居民赞成支持,但仍有过半居民反对拆除私搭乱建的旧车棚、小菜园、小仓库等。自管会成员由易到难,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30多处小区违建一举拆除。小区自管会负责人申春梅说:“我60多岁了,在小区住了30年,小区是咱的家,自己管最合适,不能总是坐等政府为我们操心!”

周家山新村系社区最大的小区,186户居民长期为小区安保、清洁等问题头痛。

在功能型党支部引领下,小区成立自管会,每户居民每月交20元的管理费,设置门岗,明确保洁,安装监控,每月在小区微信群里公开账目,节约的资金全部用于小区建设、服务居民。自管会主任王军锋说:“我们小区党员积极性很高,经常开展义务劳动,大家都说自己的家自己要管,同时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在党员带动下,参与小区志愿活动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自管会组建起来还不够,居民自治“小机构”也生机勃勃。在社区党支部引领下,60岁的退休民警牛华明等5名声望高的党员组建了社区矛盾调解理事会。近年来,理事会共化解各类社会矛盾30余起,接受法律咨询20余次,为居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110”。

凝聚起新时代城市社会基层治理的最大力量,就得像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周家山社区这样,善于组织群众、善于凝聚群众,才能真正实现小区从乱到治、由治到顺,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