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红色文化育新人


市教体局打造“弘扬大别山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品牌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报讯(记者 冯康松)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全市教体系统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为指导,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争做红色传人。

开展“红色”研学,创设“行走的课堂”。我市教体系统认真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和省、市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要求,市教体局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积极探索,于2018年暑假,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举行了全市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夏令营暨研学旅行活动启动仪式。2019年11月召开了以“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现场会,组织了经验交流、专家培训。在市级引领下,各县区积极行动,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目前,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覆盖率100%,每年参与学生10余万人次。通过研学旅行,促进了青少年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加深了青少年对党的认识,对国家、对人民的情感,有效增强了我市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全市教体系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基础性工程,抓早抓小,常抓不懈。并与 “弘扬大别山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有机融合,在红色教育中加深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编印校本教材,夯实课堂教育阵地。市教体局投入资金5.8万元,编印了1.4万本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读本,分发到中心城区54所中小学校,开展专题教育。以点带面,全员覆盖。按照工作部署,全市2400余所中小学同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校园、教室张贴核心价值观“24字”,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充分运用班队会、升旗仪式、校园广播、读书活动等途径,让学生熟知, 全市100余万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率、认同率达到100%。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市教体系统以“弘扬大别山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青少年准确把握人生航向;“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教育青少年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引领青少年明德向善,每年受到省级表彰30余人次,市级表彰200余人次;经典诵读,读出了对英雄的崇敬、对先辈的爱戴;优秀童谣征集传唱,唱出了心声,唱出了未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赛出了革命精神,赛出了理想信念;思政优质课比赛,吸引3000多名教师参赛。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新时代好少年”等实践活动。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广大师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学习中传承,把红色基因融入了血脉,把大别山精神装进了脑海,加深了对大别山精神的认知,增强了践行大别山精神的内驱力、主动性。

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我市各县区建设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2017年以来先后投入近680万元改善条件、支持开展红色教育。顺应研学需求,大力实施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结合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定建设标准,打造了一批以革命纪念地、旅游景区、博物馆、校外活动中心、生态示范园、美丽乡村等为主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一期工程已完工,2018年年底开营以来,已接待50所学校20000余人次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一批新的实践基地正在不断建设完善中,这些基地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充我市的研学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视察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下一步,市教体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弘扬大别山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把信阳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源头活水,不断注入青少年的心灵,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的情怀,激励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