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勤劳致富靠双手 互助互帮奔小康


□韩永平

盛夏时节,走进固始县蓼城街道沙坝村,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边成片的、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当地村民正忙着为大棚里种的黄瓜、丝瓜、豆角等时令蔬菜除草、施肥。

沙坝村位于蓼城街道东部,地处城乡结合部,过去是一个人口多、土地少、基础设施差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通过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找到了一条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让当地群众在奔小康的路上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眼下正是夏季时令蔬菜的成长期,绿色、圆润、饱满的黄瓜、丝瓜、豆角挂满枝头,迎风摇曳。“我们家种的10多亩蔬菜要丰收了,按照以往的市场行情,今年一定会有不错的收入,辛苦不会白费。”看着丰收在即的果实,家住沙坝村58岁的李文云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10年前,李文云的丈夫董保祥不幸摔倒,造成腰部受损、大腿骨折,光做手术就花了10多万元,后期长年吃药,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并且丧失了劳动能力;孩子还小,全家的重担就落在了李文云的肩上,仅靠她一人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庭非常困难。

村党支部书记陈保中多次到李文云家走访,了解到她家的实际困难。村里把李文云家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研究决定,让她和同村其他几家贫困户一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同时请来了农技专家,对他们蔬菜种植进行技术指导。

在上级帮扶和自身努力下,现在全村上下,几乎每位贫困户都有蔬菜大棚。经过专家科学指导、培育的蔬菜,棵棵茁壮成长、硕果累累。每个时令季节,蔬菜的销售和价格都非常满意,而且贫困户们实现了在自己家门口就业,不用出远门,在家一样依靠勤劳的双手挣钱,每户年收入近10万元,逐步都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

除了帮助村里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外,陈保中还和村里非贫困户们协商沟通,召开群众会议,号召他们把家中闲置的总共800多亩地一起流转给当地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种植产业。到时候群众不仅能到期拿到稳定的土地租金,还能就近在合作社务工,实现“双赢”。村民们对村“两委”的决策非常支持,流露出一股“要我富”变“我要富”的强烈愿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