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凯
“脑卒中”,医学上称“脑血管病”,百姓俗称“中风”。打个比喻,我们的大脑需要营养输送,正如城区需要清洁的自来水供应一样,需要管道、管网。如果这个管道因冬天寒冷爆裂,就会四处跑水,那脑血管也是一样,因各种原因导致血管破裂,叫“脑出血”,医学上叫“出血性脑血管病”。
另外,供水管网由于年久失修,泥沙淤积堵塞管道,会导致城市停水。那脑血管也会由于动脉硬化堵塞供应大脑的血管,叫“脑梗死”,医学上称“缺血性脑血管病”。
对这种病,老百姓有个形象描述,叫“一人中风,全家瘫痪”。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正确认识脑卒中、做好脑卒中预防、发现脑卒中后及时正确就医治疗尤为重要。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常建军。
“中风120” 这个口诀要记清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脑卒中患者来说非常贴切。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发现症状、及时准确治疗,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那怎么才能及时发现、快速识别卒中的症状呢?
“关于卒中,国际上有‘FAST’口诀,能够帮助大家快速记忆。不过,我认为专家提出的‘中风120’这个口诀更符合咱们的记忆习惯。”常建军介绍,“中风120”中,“1”为“看脸”,代表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看是否有口角歪斜、流口水的情况;“2”为“伸手”,即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看两只手的力量是否一样,是不是存在一个能抬起来一个不能抬起来的情况;“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清晰,可以让患者说一句完整的句子,看是否存在口齿不清、表达困难的情况。这三项组合起来,恰好与我国医疗急救电话120相同,也就是说,接下来就是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就医。“中风120”,一定要理解,更要牢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不要自己去医院,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常建军建议,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一定选择去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切勿在家自行吃药或休息等待。
抓住黄金4.5小时 远离卒中危害
及时救治是决定脑卒中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间就是大脑。未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区每分钟将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早期再灌注治疗,有利于挽救可逆性脑损伤。
常建军说,目前国际国内的治疗指南一致推荐静脉溶栓在发病4.5小时之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最好在发病6小时之内进行。临床上则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当然越早越好。
“有些卒中患者非常可惜,由于自己或身边的人对其症状缺乏早期识别,错过了宝贵的黄金救治机会,所以致残甚至死亡。”谈起相关病例,常建军感到十分惋惜,他说,要想降低脑卒中造成的伤害,一定要缩短脑卒中救治时间,把伤害降至最低。
目前的救治策略是: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较轻的,考虑小血管病变的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而发病时间短、症状比较重的,考虑大血管闭塞的卒中患者要先溶栓再机械取栓,这样血管再通的几率会大大增高。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常建军说:“从起病到来院的时间是医生无法控制的,我们争分夺秒的是缩短从进院到有效救治的时间。因此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在发现疑似中风病情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救治时机,酿成悲剧。”
“近年来,为了及时治疗卒中患者,我们成立了卒中中心,采用多学科联动、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挽救了很多卒中患者的生命,残疾率也大大降低。”常建军说,“相信在我们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会有越来越多人战胜卒中,获得健康。”
“四高”人群要注意,低盐低脂勤锻炼
“‘三高’人群之外,容易引起痛风的高尿酸血症也要关注起来,很多人只知道痛风会引起关节疼痛,但不清楚这个过程中也会造成血管的改变。”常建军解释道,加上“高尿酸”,现在是“四高”人群,他们都是脑卒中盯上的对象。
“有些糖尿病人口服药效果不好,不能控制血糖达到正常标准却不接受胰岛素治疗,这样也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从而改变血管。”常建军建议,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控制饮食,服用降脂药物。
常建军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调节情绪,劳逸结合加上适当的运动也能起到预防的效果。经常运动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质代谢,减少血栓生成和动脉硬化。还要注意冬季保暖,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以及心脑血管的专项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