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孩子的成长充满阳光


市残联开展抢救性康复服务为残疾儿童康复护航

本报讯(记者 杨长喜)“来,跟叔叔打个招呼!”7月10日,在信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听到老师的指令,一群带着人工耳蜗正在接受听力语训的孩子们快速站了起来,齐声喊:“叔叔好!”并上前跟记者热情地打招呼。而在一段时间以前,这群孩子中的一部分并不知道声音是什么。

信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是全市51家经认定合格的儿童康复定点机构之一,也是信阳市残联培育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的缩影。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免费进行听力语言、智力、孤独症康复训练,也要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机构日常工作中,贯穿到未成年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中,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树立康复信心,心中充满阳光。

“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通过开展关爱残疾儿童的特色品牌活动,扎实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和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未成年残疾人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更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面发展。”市残联副理事长严忠刚介绍道。

建立健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保障体系。2019年,我市就成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残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职责定位和分工,共同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出台了《信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为残疾儿童康复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培育定点机构,让残疾儿童获得更加专业的康复训练。目前,全市共有经认定的儿童康复定点机构51家,实现了市、县(区)的全覆盖。同时,依据相关标准对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进行建设、检查、评价,提升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和孤独症等几大类康复项目在不同定点机构都有开展。目前,市残联开展的“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在这51家定点机构均在实施,累计为全市近3000名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

抓住黄金时期,符合条件应治尽治。0-6岁是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残疾儿童康复黄金期。针对0至6岁残疾儿童,市残联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方式,让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应治尽治。2020年上半年,全市残联系统共开展残疾儿童脑瘫肢体、视力、智障、孤独症、听力语言等康复救助1035人次,其中救助视力残疾儿童56人次,听力言语残疾儿童192人次(救助人工耳蜗17人次);救助孤独症儿童171人次、智障儿童305人次、脑瘫肢体儿童245人次,辅具适配46人次、矫治手术3人次。通过康复救助,残疾儿童普遍减轻了功能障碍,改善了功能状况,提高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据统计,所有这些治疗的康复有效率均在95%以上,家长满意度达100%,部分智力、肢体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实现基本生活自理,言语听力残疾儿童通过康复已能够融合到普通幼儿园、学校随班就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自己穿衣、第一次和爸爸妈妈交流……见到听力、智力、孤独症残障儿童康复效果的那一刻,无论多辛苦都是值得的。”严忠刚说,“在残疾儿童康复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让孩子的成长充满阳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