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制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办事员


——记平桥区检察院政治部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闫卫民

□胡传仁 陈 蔚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新修的房屋院落干净整洁,一个个富民的产业项目助农增收……目之所及,一幅幅美丽画卷映入眼帘,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如花儿一般绽放。这是笔者近日在平桥区肖店乡高寨村见到的场景。

高寨村辖9个村民组,503户2123人,2018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户141人。2018年年底,高寨村完成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整顿任务。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健全有力的党支部为施策治村迅速理清了工作思路。该村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2019年年底实现55户136人脱贫。如今的高寨村,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在高寨村蝶变中,有一名检察官用不变的初心书写着检察担当,他就是平桥区检察院政治部主任、该院派驻肖店乡高寨村第一书记——闫卫民。

“来到这里就要沉得下、待得住、做得好,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办事员。”闫卫民说。

86名小学生吃上免费午餐

刚到高寨村,走进村小学,闫卫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泥泞的道路和破烂不堪的校舍。在进一步走访中,闫卫民发现,由于周边生源较少,附近3个行政村只有高寨村有一所小学,3个村80多名适龄儿童便在这里接受人生的启蒙教育。但历经30年的风霜雨雪,教学楼门窗损坏、墙皮脱落,校内道路泥泞,操场积水,公厕没有化粪池、污水横流,始终是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

几天走访下来,他心里就有了一个决定:“贫困村要脱贫致富,从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要尽快改变高寨村小学的面貌,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经过多方奔走、协调,闫卫民很快得到平桥区财政局、区教体局的支持,获得了20万元教学楼修缮和操场修扩建资金。随后,他协调争取到3万元企业捐款,为高寨村小学修建了门卫室,粉刷了文化墙,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购买了图书、跳绳、篮球、电子琴等文体用品。

看到学校的变化,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村民们心里也温暖了许多。一件件实事凝聚了民心,对这位新上任的书记,大家开始另眼相看。

“以前,我们的校园面貌比较陈旧,自从驻村干部来了以后,在他们的帮扶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行了全方位的维修改造,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家长和教师一致称赞,太感谢了。”高寨村小学校长庞久俊激动地说。

在校园配套设施改造中,闫卫民还了解到,由于常年没有食堂,这里的86名孩子一到中午便要家长前来接送,在农忙或家中有事时,学生只能在商店买零食充饥。

2019年3月,闫卫民同该院领导一起,多方联络爱心企业家,最终信电集团在实地查看项目情况后,捐赠3万元用于“免费午餐”项目。是扶贫、是教育,更是民生的这一项目,使这里的86名小学生从此吃上了香喷喷、热乎乎的免费午餐。

17户贫困家庭搬住新房

“以前我这房子,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得大,屋里下得小,墙体也总开裂。”高寨村高东组53岁的贫困户高国卫说。高国卫家里有7口人,由于条件差,加上本人手有残疾,过去一直住的是破旧房屋,安全没有保障。

对贫困户的冷暖,闫卫民毫不含糊、从不懈怠。了解到高国卫家庭情况后,闫卫民为他争取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对旧房子进行了改造,协调了小额金融贷款3万元,介绍其儿子儿媳到平桥产业集聚区企业务工。

驻村帮扶以来,高寨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7户66人,危房改造项目新建6户,维修12户,敬老院集中建房6户,实现了危房清零。同时还为3户实施稻虾共养的贫困户申请贷款9万元。全村57户贫困户中的55户在2019年年底前实现了脱贫。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致富才是硬道理。”闫卫民说这话时很坚定,“只有发展好产业,才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鞋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闫卫民的沟通协调下,高寨村以平桥喜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艾草种植加工,带贫5户12人;以信阳飞鸿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为依托,产业带贫48户114人;依靠平桥区“2+N”产业扶贫,覆盖除五保贫困户外的未脱贫户33户103人,对贫困户按季度分红,每季度户均增收250元;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15万元成立平桥区丽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稻虾共养”,通过土地流转、聘用人员务工、集体收益分红等途径带贫。

2019年,高寨村紧紧围绕贫困户增收致富目标,发展了效益较好、耕作简便的艾蒿种植产业,并开办了艾蒿加工厂,探索建立“扶贫车间+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小小艾草随风摇曳,散发脉脉清香,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更方便了群众就近就业。通过艾蒿种植加工帮助15户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以前家里收入一年不到一万元,是在闫书记的帮忙下,为我解决困难之后,我养了五亩蟹。闫书记还帮我对外销售,一年能挣5万多元,终于脱贫了。”说起现在的日子,65岁的高本兵高兴得合不拢嘴。

高寨村老胡组的高本兵一家5口人,过去全家守着几亩田地,因为没有其他收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闫卫民在走访中获悉老高想搞养殖的想法后,便帮助他筹划了养殖大闸蟹的项目,同时从邻近的乡里请来了养蟹专业户,多次前来进行技术指导。

蟹成熟后,闫卫民又帮他找起了市场和销路,去年老高靠养蟹脱了贫。

脏乱村变成美丽乡村

“我刚驻村的时候,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村里面的环境特别差。路上垃圾成堆,泥巴路也有很多,特别是村民的饮用水都是地下水,水质很差。”闫卫民回忆说,从那时起,他就决心把路修起来。

真正修起路来,两大难题立马显现:一是争取项目难;二是配套设施难。闫卫民与乡党委政府领导及上级部门联系汇报,经多方协商,获得了区交通运输局的项目支持。之后,他又和村支两委干部及广大党员一起协调路基占地、障碍清理等事项,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为确保在雨季到来之前顺利通车,闫卫民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2019年终于迎来了硕果,全村新修通村民组硬化水泥道路7.2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在高寨村,灰的瓦,白的墙,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村里,一幅幅鲜艳生动的农舍墙画吸引着路人的目光,不禁让人感叹,好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去年8月,高寨村以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绘图为主要内容,用墙体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涂”在了墙上,让一面面墙壁变成“会说话”的彩绘墙,让村民的每一次驻足都变成了欣赏。

“路修好了,建设美丽的人居环境,安全饮水问题也需要抓紧解决。”闫卫民说。高寨村老胡组有26户群众,过去吃的、用的水,既不干净又不卫生。

“以前我们吃的水是压水井的水,不卫生,洗衣服都是黄色的,很多人得肾结石。”高寨村老胡组村民曹义梅回忆说。

让群众尽快吃上放心水,成为闫卫民急迫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他积极协调资金,为老胡组修建了自来水管网,户户通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全村安全饮水实现了全覆盖。

让乡亲们吃上了放心水、住上了安全房、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乡亲们每次见到闫卫民,都非常热情。

几年来,闫卫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难得机遇,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建起了文化广场、文化舞台、文化墙,安装了路灯,清理了陈年垃圾,拆除了残垣断壁和旱厕,新建了公共卫生厕所,村民居住环境大为改观,不仅受到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肯定,也吸引了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群众前来观摩与交流。

如今的高寨村,村庄美了,道路通了,夜晚亮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精气神足了。高寨村的百姓正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地阔步奔向小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000多个日日夜夜,溜走的是岁月时光,带不走的是闫卫民的为民情怀。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020年,他坚定信心,决胜脱贫攻坚,让高寨村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