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海
他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论坛等平台介绍固始县历史上多次向福建移民的研究成果,揭示闽台与中原固始的血脉亲情,得到了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深刻认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闽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到固始县寻根谒祖,增进了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做出了贡献。他就是固始县乃至信阳市根亲文化的开创者,现任固始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的陈学文。
今年78岁的陈学文先后任职于固始县广播站站长、固始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政协副主席。陈学文告诉记者,第一次接触根亲文化,源自于1981年的一次采访活动。
“1981年3月,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带队到固始县为闽南话、台湾话寻根,并在《河南日报》发表了《寻根母语到中原》的文章,文后的诗句‘寻根不是寻常事,唤取台胞祖国还’,让我大受震撼和鞭策。”陈学文说,当时他就深感研究根亲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说起固始根亲历史,陈学文如数家珍:从公元308年,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到唐初、唐末和两宋之际,固始县共向福建开始了四次大移民。在福建安家落户后固始人成为福建人口的主体,又渐次入台,再加上郑成功和施琅先后两次收复台湾,从东南沿海率领近十万将士入台,大多是固始南迁福建先民的后代。
“在台湾地区,当时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祖谱上记载祖籍‘光州固始’,这63个姓的户数占台湾地区总户数的80.9%,也就是说,每百户台胞中有将近81户根脉在固始,所占比例居全国所有县区之首。”陈学文说。
无论工作如何调动,岗位如何变换,陈学文在根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始终坚持“挖山不止”,先后撰写了3部讲述闽台同胞与固始历史渊源及血脉亲情关系的电视专题片脚本,拍摄制作后在大陆和台湾地区相继播映,引起热烈反响。他还先后应邀在河南卫视《沟通无限》、央视《百家讲坛》讲述“中原侨乡”、“闽台祖地”——固始与众多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血脉亲情关系,央视第4频道、第10频道和河南卫视分别重复播映8年之久。
2003年,陈学文从固始县政协退休,组织上询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或心愿,他提出希望可以全力研究闽台和固始的关系,建立学术研究与恳亲联谊机构。
成立固始根亲文化研究会以来,陈学文带动全县60多个姓氏开展研究和联谊,先后编印近20期250万字的《根亲会刊》,面向闽台和海外赠阅,配合支持固始县成功举办了9届根亲文化节和9届专题研讨会,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固始根亲文化还写进了国务院关于中原经济区和华夏文明传承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固始县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和海内外媒体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寻根圣地”“国际华侨交流基地”称号,并催生了一批根亲建筑、人文景观,有效拉动了寻根旅游。截至目前,台闽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等地赴固始谒祖恳亲的旅游观光者已超过10万人次。
虽已年近八旬,但陈学文仍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光州固始”根亲文化、中原河洛与台湾地区独特的血缘、文缘、史缘关系,为增进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祖国的召唤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奔走呼吁。如今,在陈学文的推动下,固始根亲文化已然成为固始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两岸交流的新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