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靖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光山县泼河镇蔡围孜村,只见村民房前屋后的荷塘里荷花竞相开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很难想象,眼前的这片荷塘,过去却是杂草丛生、村民避而远之的臭水塘。“以前水塘无人打理,一到夏季,水面就发绿发臭。”谈起水塘的过往,垃圾乱倒、脏污不堪的画面就浮现在村民的脑海。
整治水塘,成为村里人的共同期盼。从去年开始,当地通过开展“我为家乡治水塘”活动,将20多口水塘进行了垃圾清运、清淤改造,让水塘恢复了生机。为加强长效管理,村里联系合作社,发展生态种植业,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合作社新修万方大塘3口,种植太空莲50多亩,解决了120亩的农田灌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帅杭缘’莲子品牌,为全面小康加力添彩。”昨日,该镇江威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代运升向记者介绍,整治后的水塘将构建出“来水能引、降水能蓄、沥水能排、旱涝能调”的农村水网格局和“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水和谐”的农村水文景观。
夏季可赏莲,冬季能挖藕,家门口就有好风景、产业塘。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的同时,治理后的水塘还能发挥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抗旱保插秧功效。
在该县寨河镇刘店村,去年整治的一口蓄水2万多方的大塘,在今年抗旱插秧中,解决了村民组近一半农田插秧用水需求。走在十里镇的乡间田头,所见大小水塘星罗棋布,这些都是通过去年“我为家乡治水塘”活动新修的,如今都派上了用场。
“去年我挖了7口塘,不仅能增加养殖收入,还可保灌溉。要是效益好的话,今年秋季我准备再挖4口塘哩。”十里镇姚寨村村民宋先说。
别小看家门前这一小小池塘,整治起来投入也不少。十里镇以实际行动解决了这个难题:村民组群众共同出资治水塘;成功人士多出点,群众少出点;合作社出资出机械治理,附近村民组群众受益;对示范效应好、工程量大的村奖补一点。截至目前,全镇群众筹资715万元,已治理水塘374口。
一方小水塘,盛满大民生。光山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四水同治”治水新思路,以治理水塘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自开展“我为家乡治水塘”活动以来,全县发动各界力量整修农村水塘3.3万多口,目前已完成整治水塘11217口,有效增加蓄水量4000万方,发挥出蓄水抗旱、改善环境的综合效益,让广大群众看见更多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记者手记
治理水塘美家乡
□郭 靖
瓦舍炊烟、荷花亭亭、蝉鸣阵阵,每逢夏日时光,不少人都会想起老家门前的那片水塘,承载着浓浓的乡愁。这半亩方塘、一湾清水,面积不大,功能却不小,治理同样不可少。
在豫南许多农村,水资源丰富,水塘星罗棋布。一个个水塘犹如一个个小微水体,承担着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功能,改善着农村人居环境。但因面积小、分布散,管理困难、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水质污染、淤塞严重,变成影响环境的臭水坑,需要我们从源头找到保护的有力举措。
在农村水塘治理过程中,光山县通过“我为家乡治水塘”活动,坚持社会群众是主体,发挥当地群众治理水塘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谁的水塘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充分调动了村民治理、管护水塘的积极性。随着整治的持续深入,当地3万多口水塘面貌正不断改善,受到村民点赞。这些好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群策群力,才能共建共享。水环境生态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治理与保护。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为家园出一分力,让更多水塘恢复美丽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