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通讯员杨绪伟 方文萍
晨曦微露,穿越铺满绿色希望的田野,琅琅书声传来。坐落在商城县鹰嘴山脚下的商城县李集中学,是一所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寄宿制中学,风景优美,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办学水平日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成为莘莘学子畅游知识海洋的殿堂。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里雨露润泽,阳光披洒,荏苒时光,桃李满枝。
打造一方净土,环境育人细无声
在李集乡,如果票选建筑规模最大、环境最优美的单位,李集中学无疑是众多人心目中的第一。
走进学校大门,开阔大气之感扑面而来,宽阔平坦的院子干净整洁,新建的偌大操场设施完备,取代围墙阻隔的蓝白相间护栏,成为俏立两者之间的风景线;鳞次栉比的教学用房错落有致,功能配套;四季常绿的花木,在微风中揺摆着歌舞……
“作为一所肩负育人使命的老校,李集中学始终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任接着一任干,让标准化校园、花园式校园从梦想走进了现实。”李集中学校长冯志国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校已累计投入校园建设资金500余万元,教学楼、学生宿舍、操场、餐厅、教师周转房等一应俱全,校园场地全部硬化美化,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均衡教育发展要求。
记者注意到,在该校绿草如茵的草坪上,一块巨大的泰山石巍然屹立,上面刻着“厚德、博学、自强、创新”。据了解,该泰山石是由该校已毕业的九四级(36)班同学捐赠,镌刻在上面的文字则是该校校训。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处校园能育人。良好的环境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李集中学副校长雷道成介绍,该校通过墙体彩绘、温馨提示牌、校园宣传栏等形式,将积极正能的校园文化融入细节处、日常中,鼓起了学生自信阳光、奋发有为的人生风帆。
坚守一份初心,洒向千峰秋叶丹
在李集中学的孩子们眼里,学校最美的风景不是环境,而是他们敬佩的老师。
“老师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还很关心我的生活,经常找我谈心,帮助我树立信心。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7月7日,面对记者的来访,贫困学生陶思语腼腆而感激地说。
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为了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才,该校教师用责任和耐心,甘当麦田里的守望者,执着地守望着一亩三分的教育之园,静待一年又一年的教育花开。
李集中学的学生们最熟悉的场景是这样的:清晨,早自习的铃声刚落,率先垂范、温文尔雅的校长冯志国已经查过前教楼和后教楼的各个教室,悄悄回到办公室开始了新一天工作的运筹;当晚自习的铃声结束,依然可以看见年轻有为、阳光热情、执教成绩优秀的副校长王长生正与学生倾心交谈;课堂上,教材早已烂熟于心的工会主席黄巨峰谈笑风生,引来孩子们热切渴求的眼光;写得一手好字的王光明老师,将教学变成艺术,每一分每一秒的课堂时光都舍不得浪费,让学生听课如痴如醉;而兼代多个班级物理教学的杨汀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只为了心中那份对教育的执着和深爱……
“教育的本质是爱,教育工作需要情怀。”冯志国告诉记者,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为师之道在该校不断传承弘扬,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该校90后女老师章欣然一个人扛下八年级几个班的语文线上教学任务,入情入境地讲课,让平时最调皮的孩子们主动提交了作业,让家长和老师赞叹不已。
托起一片希望,硕果累累桃李红
作为李集乡教育布局调整后唯一一所初级中学,李集中学承载着该乡千家万户孩子的求学梦想,也寄托着一个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多年来,李集中学从夯实基础教育着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有用人才,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李集乡党委书记张强告诉记者,坚守党办教育底色,强化立德树人本色,突出素质教育特色,李集中学走在了该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翻开硕果累累的成绩簿,记者看到:2012年,从该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张汉飞考入清华大学;2018年,该校被县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该校获得“信阳市普通初中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2019年6月,该校学生宋铁楠在全县“法治好声音”演讲大赛中荣获总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鹰山脚下,一道道奋进的足迹,一声声超越的呼唤,一次次喝彩的交响,正汇聚成李集中学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的最强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