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脱贫攻坚结硕果 老区振兴正当时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广大干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群策群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了骄人战绩:一是减贫任务基本完成。2019年,全市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二是保障能力持续强化。建立了健康扶贫“3+2+N”医疗保障模式,贫困人口合规医药费平均报销在90%以上。各学段全覆盖资助体系和控辍保学机制不断健全,农村低保标准和残疾人“两补”大幅提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市所有行政村硬化道路实现“村村通”,部分地方达到了“组组通”。贫困户住房安全评定实现全覆盖,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四是战“疫”战贫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统筹推进成效明显。五是脱贫质量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帮扶、政策、项目“三个不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帮扶政策持续不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六是特色亮点充分彰显。全市建成“多彩田园”示范工程1964个,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30.5万人,覆盖率93.5%,催生出一大批全国知名特色旅游村。我市在全省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综合评价为“好”。我市10个县区考核等次均为“好”。

严乡强村育新 提升战贫能力

2016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有效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精准脱贫中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严乡,坚持三级联动,提升乡镇党委统筹能力。以党建责任制为抓手,着力提升乡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一是健全责任体系,二是配强基层党务工作力量,三是关爱激励乡镇干部。

强村,强化政治功能,提升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把“强村”作为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夯实战斗堡垒。一是选优配强“领头雁”,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持续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育新,完善组织体系,提升党对农村组织引领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群众动员起来。一是扩大组织覆盖,二是培养“三农”队伍,三是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党建沿着产业走,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优势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为脱贫攻坚打造“红色引擎”。

建设“多彩田园” 推进产业扶贫

我市将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强力推进产业扶贫。

找准抓手,彰显特色,发挥资源优势,以“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培强了一批特色产业,建成示范基地1948个,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2万人,带动贫困村860个,覆盖率93.5%。

一是发展茶产业。按照三产融合发展做好茶文章,稳定种植面积,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产品品牌,推广线上销售,推进“茶旅游融合”发展。二是发展油茶产业。创新“林权变股权、补助资金作股金、林农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运行机制,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三是发展“稻渔共作”。打造“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生态种养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四是发展电商扶贫。全市电商服务站点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与“阿里村淘”“天猫优品”“菜鸟物流”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一批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一系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坚持志智双扶 激发脱贫动力

我市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求,成立扶志办,制定《信阳市扶贫扶志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志智双扶工作。传播正能量,激发自强志气。

一是营造氛围。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政策知晓度、理解度。二是倡树典型。结合文明村镇建设,各乡镇组织各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脱贫致富户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形成了良好带动作用。三是文明乡风。结合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大大改善了乡风民风。

创设新载体,正向引导激励。一是美德超市促文明。推广建立“爱心美德超市”,促进村民主动参与。二是“以奖代补”促勤劳。制定政策措施,激励困难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三是孝善基金促敬老。鼓励群众自力更生、孝老敬亲。四是“昼访夜谈”解难题。抓好“访、谈、做、引”四项工作,要求各县区干部定期走访群众、夜宿农家,面对群众解释政策、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培训增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一是培训对象精准,二是培训内容实用,三是培训效果明显。

发展全域旅游 赋能脱贫攻坚

我市依托资源禀赋,把发展旅游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以美丽乡村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先后打造一大批全国知名旅游特色村,摸索出了“景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旅游扶贫新路子,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创新“五种发展模式”,以点带面引导发展。一是依托景区型模式,二是城镇周边型模式,三是美丽乡村型模式,四是传统古村落型模式,五是休闲农庄型模式。

探索“五种经营方式”,保障群众获得收益。一是“托管公司”经营模式,二是“合作社”经营模式,三是“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四是“土地整体流转”经营模式,五是分散、自主经营模式。

算清“五笔经济账”,引导农户参与旅游经营。一是房屋收益账,二是劳务收益账,三是分红收益账,四是经营性收益账,五是土地流转收益账。

开展“五个结对帮扶”,推进旅游精准扶贫。 一是开展百企百村帮扶专项行动,二是实施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三是开展智力帮扶,四是邀请媒体帮扶,五是开展支部帮扶。

开通一元公交 实现交通脱贫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创新农村公交化模式,摸索出了农村公路“运营好”的新路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积极创新,让“一元公交”开得通。一是围绕便捷出行抓谋划,二是围绕真通实达找路径,三是围绕长久运营搞保障,确保了“村村通客车”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

科学施策,让“一元公交”行得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探索“公助民营,公车公营”的通村公交模式。一是科学规划线路,二是科学选择运营企业,三是科学建立考核机制。

强化保障,让“一元公交”运得好。村村通客车,通的是道路,行的是客车,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带动的是乡村发展。一是制定通车目标,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三是细化保障措施。从“放管服”入手,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完善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和联合审核审查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建立运营管理中心,实施全天候动态监管,严禁“带病车辆”报班上路;落实保险兜底,强制运营企业足额投保,增强抗拒风险能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