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凯 袁野 通讯员 张景瑞
近年来,息县中心医院在息县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面助力健康信阳建设,坚持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完成三大攻坚任务、持续做好六个“提升”等重点工作,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奏响了杏林春暖、悬壶济世的强音。
心怀苍生,大爱如斯。34年风风雨雨,34年沧桑巨变。息县中心医院从1986年的一所公疗门诊部发展成为如今的县主力医院;从简陋不堪的诊室到标准敞亮的诊疗大厅;从最初的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到如今的“西门子3.0T核磁共振、瓦里安直线加速器、128排螺旋CT、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等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看病难、看病贵,到看得上病、看得放心;从仅47人的小医院发展成拥有人数700余人的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二级医院,息县中心医院走过了34个年头。随着息县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4年来,息县中心医院始终坚持“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理念,以“厚德、精医、诚信、励业”的院训为目标,在历任院领导的带领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办公环境和病房,还是医疗设备、技术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事业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的“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对医院的满意度也逐渐提高。
让群众共享医改阳光
时光流转至1986年,这一年,息县公疗医院也就是息县中心医院的前身,在息县县城的一个小巷里建成,仅靠着打针、抓药和简易的医疗设备,在这片沃土之上,息县中心医院人仅仅用了34年时间,当初的小门诊部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二级综合医院,华丽转身为全省县级医院里的一面旗帜。
在医联体建设方面,息县中心医院加强与三甲医院医疗联合工作,先后与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协作单位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并与8家乡镇卫生院、1家县级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成紧密型医共体。
同时,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通过培养骨干人才,建设重点学科,定期委派专家坐诊、查房、带教等措施,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我们围绕优化就医流程、保障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病历实现电子化、办公实现自动化、网络实现区域化、软件实现标准化等一系列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和服务模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便捷、更智能、更安全、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息县中心医院院长李宗卫介绍,医院将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院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改变传统的看病方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群众的就医认同感。
让信息跑在患者前面,用主动作为赢来群众口碑。这是息县中心医院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一个缩影。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是群众满意的基础之一。”息县中心医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以病人的满意度作为医院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简化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先后推出了40多项便民惠民措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息县中心医院不断在改革机制、破解难点症结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探索医疗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把医院“搬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蓝图已绘就,明朝更辉煌。饱满的内容已经镌刻在医院滚滚向前发展的年轮上,息县中心医院走出了一条品牌兴院的坦途,也将努力绘就息县医疗卫生事业更加绚丽的画卷。未来,息县中心医院将围绕实现三级综合医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拓展业务范围,打造特色专科;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以“规范管理、强化内涵、提升服务、便民惠民”为重点,统筹推进医院各项工作,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众志成城抗疫情
似病人集中收治点启动使用,卢娟成为息县中心医院第一批11名医疗队员之一,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对于要上前线的决定,她没有告诉家人。临行前,她将一岁半的女儿送到姥姥家,故作轻松地说,单位工作忙,需要加班,请他们帮忙照看几天。
“在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冲在抗疫前线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使命!我为自己能够奋战在抗疫一线而自豪!”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卢娟不忘初心,迎难而上,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医者、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瞒着他们去的,我母亲知道后,刚开始也是担心,不是很支持,因为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后来我跟她说,我是护士长,这个时候理应冲在最前面。”息县中心医院心内科护士长佘楠楠坚定地说。
庚子初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病毒肆虐,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春节前夕,疫情蔓延,形势严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息县中心医院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行动,协调联动,把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总体战,推进复工复产等工作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全院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以不知疲倦、所向披靡的斗志和勇气,积极投身“抗疫”战斗,交出了令人振奋的满意答卷。
疫情防控,就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在重大疫情面前,唯有“奋力领跑”“努力奔跑”,才能跑赢病毒,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疫情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与疫情作战,无问东西。他们身披白色“战袍”,冲到了抗击疫情第一线。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为生命争分夺秒。一封封意志坚决、饱含深情、言辞恳切的请战书不断递交,写出了医者的仁心与担当。这是对职责的坚守,更是逆风前行的无畏。
作为在康复科已经工作20多年的康复科主任何若海,2月4日,临危受命,接任息县中心医院夏庄分院隔离病区医疗小组组长。
“我是康复科医生,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医院组建医疗专家团队去隔离点,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参加疫情前的各项培训工作。”何若海说,“2006年,我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进修过,有这方面的经验!”。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接到任务的当天,何若海带领大家熟悉医院隔离病区的环境、改造门诊楼、通道,当场确认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的位置,组织队员上手操练工作流程,为尽快收治病人赢得了时间。
“为了让大家能好好休息,我主动承担起夜班任务,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第二天也不能休息。”何若海说,“因为我还要负责全县发热门诊病人的会诊工作,手机要24小时保持畅通,在微信工作群随时安排接收和其他各项工作。”
工作中他是好组长,生活上他更是贴心大哥,从人员洗手次数、时间、穿脱隔离衣、物品擦拭、房间消毒、病房安置,他都亲自把关,时间长了,大家也习惯了他的“唠叨”。不仅如此,他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引导稳定隔离病人焦虑的情绪,带动身边的战友树立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认真做好每位疑似病人的对症治疗。
“作为一名90后,2003非典的时候,还是一名学生的我受到医务工作者的保护,这次换上我们来保护大家。这片战场上曾留下我的足迹,那么我的家人、我的孩子也会因此感到骄傲……”息县中心医院外二科护士卢娟自豪地说。
从事护理工作8年多来,她始终奋战在临床护理第一线,用心呵护患者,用情体贴患者,用爱温暖患者,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身为医护人员的卢娟,没有半点犹豫,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每天按时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培训,了解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做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1月28日晚,当医院业务群里发布抗击疫情倡议书时,这位看起来文静、瘦弱的姑娘,却主动请缨要求将她放到最前线。
2月4日,息县第二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夏庄分院作为疑似病人集中收治点启动使用,卢娟成为息县中心医院第一批11名医疗队员之一,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对于要上前线的决定,她没有告诉家人。临行前,她将一岁半的女儿送到姥姥家,故作轻松地说,单位工作忙,需要加班,请他们帮忙照看几天。 “在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冲在抗疫前线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使命!我为自己能够奋战在抗疫一线而自豪!”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卢娟不忘初心,迎难而上,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医者、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瞒着他们去的,我母亲知道后,刚开始也是担心,不是很支持,因为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后来我跟她说,我是护士长,这个时候理应冲在最前面。”息县中心医院心内科护士长佘楠楠坚定地说。
健康扶贫开“良方”
居民健康服务团队67个,其中县级业务指导团队4个,乡镇级63个。常住居民签约率88.48%,其中城镇居民签约率达62.63%,乡镇居民签约93.22%。
“实行签约服务模式,最突出的改变,就是基层医疗机构,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走出大门、深入家庭、主动入户,面对面、一对一地提供服务,签约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逐步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良好健康生活习惯逐渐养成。”舒彬说,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据悉,息县日前出台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双签约实施意见》,发挥以乡、村干部与帮扶责任人为主的“领路人”作用,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履约服务,实行全覆盖,推动了健康扶贫政策、工作、责任三落实。
“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息县中心医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健康扶贫统揽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和服务体系,深化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意识,以信息化管理,建立贫困人口动态健康管理档案,抓实后续健康跟踪服务,细化措施,坚决防范贫困人口因病返贫,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息县中心医院院长李宗卫坚定地对记者说。
根据国家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和河南省发改委、卫健委等六厅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息县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未病先预防、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为目标,积极构建“域外带动、县级指导、乡级承接、村级守门,四级覆盖、纵横结合”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全面深入开展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我们以‘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契约化服务模式,结合县域居民诊疗情况,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为主要形式,重点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精神病患者服务”。健康管理部部长舒彬向记者说。
据舒彬介绍,设计包含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在内的4个类别、28种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乡镇卫生院为居民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宣讲,在村卫生室每月发放慢性病药物。签约服务所需费用,医保承担85%,个人承担15%(贫困人口费用由政府承担),签约服务的实施使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高。
据了解,为做实签约服务,息县中心医院作为息县第二医疗健康集团的牵头单位,与其他11所医疗机构共同组建居民健康服务团队67个,其中县级业务指导团队4个,乡镇级 63 个。常住居民签约率 88.48%,其中城镇居民签约率达62.63%,乡镇居民签约93.22%。 “实行签约服务模式,最突出的改变,就是基层医疗机构,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走出大门、深入家庭、主动入户,面对面、一对一地提供服务,签约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逐步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良好健康生活习惯逐渐养成。”舒彬说,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得到明显提升。据悉,息县日前出台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双签约实施意见》,发挥以乡、村干部与帮扶责任人为主的“领路人”作用,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履约服务,实行全覆盖,推动了健康扶贫政策、工作、责任三落实。 “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息县中心医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健康扶贫统揽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和服务体系,深化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意识,以信息化管理,建立贫困人口动态健康管理档案,抓实后续健康跟踪服务,细化措施,坚决防范贫困人口因病返贫,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息县中心医院院长李宗卫坚定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