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市气象局筑牢防汛减灾“第一道防线”


本报讯(记者 唐 车)昨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根据入汛以来我市阶段性干旱与洪涝交替,暴雨频发,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过程强度大、落区重叠度高的特点,市气象局对下半年汛期气候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认真部署,积极组织协调,为全市安全度汛做足准备。 上半年降水偏多。今年上半年我市局地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多发。上半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00.8毫米,较常年偏多39%,其中1月-3月偏多65%。4月-6月上旬降水量偏少74%,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6月全市平均降水量392.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7%。6月中旬以来,我市先后出现了3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分别为6月12日-13日、16日-17日和27日-28日。其中27日-28日为区域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17.6毫米,最大降水量211.7毫米,最大雨强66.4毫米/小时,强降水导致师河区、平桥区、潢川县、新县、羊山新区5个县区的局部发生了洪涝灾害,部分田块作物受淹,少量房屋倒塌、个别基础设施损毁。6月以来,全国各大流域降水量均偏多(16%-135%),淮河流域降水量(324.7毫米)偏多135%,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入汛以来,全市气象部门立足防范疫情与灾情叠加风险,认真做好天气形势分析,及时会商研判。加强与南阳、阜阳等地的联防联动,强化与应急、水利、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联合会商和预警,及时向市委市政府、防汛指挥部报告预报预警及雨情信息,全力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针对6月份的3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市气象局共启动了3次暴雨应急响应,通过手机短信、“12121声讯电话”及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30次。 7月-8月极端天气可能增多。根据气候影响因子和数值模式预测结果综合分析,预计今年7月至8月副高强度偏强,受其影响,我市7月-8月降水总体偏少。预计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200毫米-250毫米,略偏少,但仍有明显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气温27.5℃-28.5℃,略偏高。天气过程:预计7月份主要降水过程有6次,其中7月4日-10日为连阴雨天,9日-10日有大到暴雨,12日-13日、30日-31日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其他过程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预计8月份降水量120毫米-150毫米,偏少0成-2成;平均气温26℃-27℃,略偏高。由于我市地形地势较复杂,南北向河道较短,强降水易造成汛情、灾情。目前副高位置偏南,主雨带位于江淮流域。未来受副高北抬摆动,以及北上台风的影响,我市发生强降水过程的可能性较大,全市阶段性防汛任务依然较重,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对农业安全生产的建议。目前,我市已进入防汛关键时期,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阴雨高温季节,最适于蚜虫、红蜘蛛、玉米大小斑病、花生叶斑病等多种病虫害发生。市气象局建议农民群众抓住雨后有利时机进行田间管理,特别要注意除草和病虫害的监测防治。要注重防范中小河流汛情险情,我市前期降水明显偏多,预计7月仍有多次降水过程,需加强防范全市中小河流汛情险情。密切关注强降雨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前期降水已造成我市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需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城区内涝及农田渍涝,要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意识,适时做好塘库蓄水和局地排涝工作,谨防雷电安全事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