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健康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用爱心守护生命


——记平桥区中医院外一科护士长杨静

□本报记者 袁 野

“阿姨,吃饭点到了,该吃饭了,我把您的饭给拿来了,请您过来取哈。”这是平桥区中医院外一科护士长杨静今年在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支援工作时每天对患者说得最多的话。

今年34岁的杨静是平桥区中医院外一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10年来,她始终奋战在临床护理第一线,用心呵护患者,用情体贴患者,用爱温暖患者,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2009年,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原信阳卫校)毕业后,杨静被分配到平桥区中医院工作至今。

杨静告诉记者,作为护士长,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必须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自今年1月24日开始,她便在医院值班,全程不得离岗,忙得连简单的工作餐都不能按时吃上,但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她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一样,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逆行。杨静在请战书中写道:“如有需要,我已经做好随时走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一线的准备,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是战场。我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医护人员就是战士。我们必须逆行,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担当。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本色!”杨静坚定地说。

2月8日,杨静接到医院通知,作为第二批队员前往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支援工作。在去市第五人民医院途中,杨静简短地给父母发了信息:“爸妈,我在去往新冠肺炎救援一线的路上,信阳市五院的,由于时间紧,来不及给您二老打电话告别,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一名护士长,我必须前往一线,请你们放心,同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等我凯旋!请不要给我打电话!”

杨静在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期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一直坚守岗位。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还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饭、喂水、翻身等。“看着治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隔离病区里的患者越来越少,我累并快乐着,我的付出,能够换来更多的患者痊愈出院,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幸福。”杨静欣慰地说。

“我们每天都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和帽子等,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问诊治疗,在里面一待就是近10个小时,层层隔离下,不能喝水,尽量不上洗手间,即使这样,也因为防护服的密闭性,每天一个班下来,往往都会全身湿透。”

“身处一线,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携手共克时艰的决心和勇气。看到医院许多党员挺身在前,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坚定一心向党,坚守一线。”杨静说。

“我们14位护士护理着30多位患者,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就在2月15日,我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手骨折刚做过手术,生活不能自理。”杨静说,“每天我都要定时给这个患者喂饭、喂水、擦洗、换尿不湿、翻身,给她鼓励加油,吐了,我们给她洗,拉了,我们给她擦,感动得患者说你们比我的亲孩子还要亲。”

杨静告诉记者,每天在隔离病区,患者面对她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谢谢”,提的最多的要求就是合影拍照。唯一的遗憾是,没能满足患者合影的心愿,因为,实在是太忙了,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做护理之外的任何事情。

“在隔离病区一天值班下来,卸下防护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印痕,经过汗水长时间的浸渍,脸颊上已经有点破皮了,后来不得不贴上创可贴,脱下防护服浑身上下已经湿透,双手也被汗水浸泡得又白又皱,疲劳、困倦一股脑全跑了出来。但是,我不后悔,我的付出能够换来更多的患者痊愈出院,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幸福。”杨静道出了医护人员工作时的艰辛。

当记者问杨静在市第五人民医院病区工作害不害怕时,她坦言:“害怕肯定是有一点的,但我们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如果自己都害怕,病人就更加没有安全感了。只要我们穿上这身工作服,就没什么可害怕的。”

采访中,记者问杨静想孩子怎么办?她说,每天晚上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宿舍来不及洗去疲倦的面容,急切地打开手机就想看一眼孩子。每天不管多累,只要在手机相册中见到孩子,杨静都会浑身充满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