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公勺公筷 健康常在


□时秀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提倡使用公勺公筷蔚然成风。但笔者在走访时发现,我市部分餐饮场所仍未提供公勺公筷;有些餐饮场所尽管提供了,但使用情况并不理想。

的确,围桌共餐在我国历史悠久,习以为常。尤其是聚餐时,大家习惯围坐一桌,你一筷、我一勺,有时还互相夹菜,亲密无间,其乐融融。

然而,这种亲密的就餐方式却给病毒制造了与他人“亲密接触”的机会。我国11位疾控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使用公筷与否对用餐后细菌数量的影响,发现菌落总数最大相差250倍。从科学上来看,除了食用不安全食物等直接导致食源性疾病之外,人体呼吸道的唾液、飞沫等也是许多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此次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对新冠病毒以及其他病菌和传染病而言,公勺公筷无疑是一道有效的屏障。

公勺公筷避免“病从口入”的道理大家都懂,但部分人缺少用公勺公筷的意识,“嫌麻烦”“不习惯”。有的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使用;有的吃着吃着,就把吃饭的筷子和公筷弄混淆了。

公勺公筷,看似小事,实则是关系卫生健康、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大事。推广公勺公筷,餐饮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合作,积极作为,持之以恒,切忌急于求成,抑或不了了之。

公勺公筷,健康常在。舌尖上的“新食尚”能够促进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培养良好生活方式,涵养社会公共文明,是全体公民的社会责任。请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让使用公勺公筷早日“习惯成自然”。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