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再 访 余 桥


朱天泉

三天连续下了五场大雨,多年不遇的旱情很快解除,人们的心情都很舒畅。车子经过蒋集镇,同行中有人提出顺路去余桥村看看,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那里变化很大。想着同学黄晓刚就在那里驻村,立马有了兴趣。六七年前,我曾去过余桥,当时的余桥很普通,普通得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远学大寨,近学余桥”,余桥村一度闻名遐迩,固始人都知道。

再访余桥,小车直奔村部,村部大变样。原先那些使用多年,矮旧失修的几间小房子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两层楼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党员和群众的活动新场所,学习新阵地,安静地坐落在村文化广场的东边。朋友把车停在文化广场,眺望远处,绿意盎然,近处有花有草有树,好一幅美丽的乡村初夏图。深吸一口气,一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一声清脆的鸟鸣飘过耳畔,循声望去,它已消失在几棵大树之间。

来不及仔细打量,晓刚便又顺手一指,自豪地说,那是村里的扶贫工厂。我转身往文化广场东南方向看去,百米之外的大厂房,蓝白相间。走近一看,车间果然不小,占地近500平方米,主要进行藤艺吊篮椅编织加工,可容纳近百人同时生产。扶贫厂房东边不远处,一座新建的水冲式公厕早已投入使用,想来也对,这里有党群服务中心,有工厂,有文化广场,人员密集,方便是必需的。

文化广场北边,宽阔的文化大舞台,一米多高,从建成那一天起,大鼓书、民族舞、玩旱船、民乐演奏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就开始在台上精彩上演。舞台不远处,双杠等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几个小孩子正在打乒乓球,好几个半大小伙子在篮球场上你追我赶,热火朝天。晓刚告诉我,傍晚时分,喜欢锻炼的村民陆续赶来,大都一起跳广场舞。也有三五个人一块,按自己的方式锻炼的。

文化广场东北方向约200米,就是原村办小学,学校搬走了,留下的两层教学楼正被改建成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完工后,不仅可以入住三十多人,还可以增加好几个就业岗位。上级对这个民心工程督促验收正紧,村党支部书记冯建秀正现场指挥,见到我,她迎上来打招呼。为了不打扰她,简单寒暄之后,我们匆匆离开。转身途中,宋家超市赫然出现在眼前,整洁的店面,精美的装修,高高低低的货架,琳琅满目的商品,完全不输县城的中等超市。超市门前,有人在喝茶聊天,有人在下棋,有人在打牌,其乐融融。

信步文化广场,一条包括路肩在内近五米宽的水泥路,异常开阔,一直向南延伸。路两边,海棠树和太阳能路灯像礼仪小姐一样,笑容可掬,喜迎宾客。一人多高的海棠树,枝繁叶茂;六米多高的太阳能路灯,功能稳定。我点赞,这称得上是余桥的景观路了。晓刚笑着点了点头:这条路近两公里长,80多盏路灯惠及近八成村民,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还修筑了好几条专门用于机械化耕种收割的生产路。

余桥村,真的有不少桥。宋家超市西边的那座桥,让我想起了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自然,余桥的桥,不只是兼有江南水乡小桥的风格,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有水泥浇铸的,有石板铺成的。拱形的,单孔的,多孔的,更多的是一桥直架。走在平整的桥面,墨绿青苔映入眼帘,可见光阴斑驳。桥面大都离水面很近,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摸到桥下清澈的水面。晓刚说,三大攻坚战打响以来,这里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临了,老同学遥指村部文化广场以南的一大片土地和水面,自信地告诉我,那是村集体的,已经由本村早年走出的大学生,现在的规划专家,免费设计好了,未来将建成生态环境中心示范点,鼎力支持余桥村党支部在争创“五面红旗”活动中,首先夺得“美丽乡村红旗村”。

再访余桥,眼前一亮,美不胜收,人心振奋。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多姿多彩的文化广场,美丽的景观路,崭新的养老院,繁忙的扶贫车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新余桥,悄然拉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全面振兴的帷幕!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