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怀 念 父 亲


杨杰红

虽然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2年了,但是这20多年来,我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对父亲的愧疚,父亲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

父亲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普通农民。小时候听奶奶讲,父亲15岁时,我爷爷就因病去世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负担就压在了父亲的肩上。在农村遭遇灾荒的日子里,即使是寒冷的冬天,父亲也要把在当地烧成的木炭,步行挑到汉口去卖,每趟往返四五百公里,沿途风餐露宿,用血汗换得的微薄收入,解决了一家老小的温饱。

父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小时候记得我们村里有一个七八十岁的“五保”老人,逢年过节,父亲就让我和弟弟把她扶到我们家里来吃饭。平时老人吃的井水,也都是我父亲抽空帮她挑的。老人在临终之前,拉着我父亲的手,感激万分地说:“我只有来生来报答你的恩情了……”

父亲是一个生活俭朴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穿着一身黑色的棉布衣服,上面打了好多补丁,姐姐随军时在部队给他买了一件军大衣,只有做客的时候,父亲才舍得穿一下,直到父亲去世,那件军大衣还像新的一样。

虽然,至今我还是个平庸的人,但我一直是父亲心中的骄傲。学生时代,每当我从学校取得了“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时,父亲总是露出幸福的笑容。1985年8月,当我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欣喜若狂,我是本村民组考上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我们家6个孩子中唯一的大学生。原本不抽烟的父亲,专门买了两包好烟带在身上,见到抽烟的人就发一根,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上大学前夜,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姑娘呀,以后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带着父亲那深情的教诲,我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沿着父亲指明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向前。

毕业后我分配到了信阳市工作,父母仍在老家种田,想到以后来日方长,对父母关注较少。

1998年9月23日,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危在旦夕。当天晚上我赶回家的时候,父亲已经奄奄一息,第二天凌晨(农历八月初四),父亲带着对亲人的无限眷恋,走完了他65岁的人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的离开,留给我的是无限的遗憾和悔恨。安葬完父亲以后,我才猛然想起,我已经在信阳市工作11年了,但父亲竟然一次也没有到我的家里来过,我也从来没有带父亲来信阳市检查过身体……想到此,我整天被悔恨的痛苦包围着,白天精神颓废,夜晚噩梦缠绵,不得不到医院看心理医生,诊断为:精神抑郁症……

每年的父亲节,我多么希望我也能为我的父亲送上一份珍贵的礼物,以回报父亲对我的养育之情。可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也买不到后悔药,对父亲的亏欠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世间最无可奈何的悲哀!

我只能把这无尽的遗憾和思念化作文字和纸片,献给九泉之下的父亲,以寄托心中的哀思。

父亲,您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