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 车)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两个确保”脱贫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面梳理盘点今年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整改问题,补齐存在的短板弱项,确保高质量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找准短板弱项固本强基。我市制定《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指出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整改方案》,结合市级自查发现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认真梳理,制定整改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标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扎实推进上级反馈的脱贫攻坚各类问题整改。截至目前,我市围绕各类共性问题共排查出4个方面18类5625条,并全部整改到位。
聚焦脱贫质量狠抓实干。我市锁定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举措巩固提升,坚持帮扶、政策、项目“三个不变”,做到“四个不摘”;建立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其他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日常监测;按时完成了脱贫户“回头看”工作和“两不愁三保障”排查工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途径,逐步建立完善乡村振兴促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带动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参与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志智双扶催生脱贫动能。我市成立扶志办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同时,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农村妇女6045人,建成“巧媳妇+”基地(站点)427个,带动24333多名妇女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6347人,人均年收入达两万余元。
营造氛围凝聚攻坚合力。我市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深度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结合“严乡强村育新计划”,顺利完成新老第一书记轮换工作和全市3461个村党组织换届工作。在定点帮扶上聚力,4个中直、28个省直、121个市直单位、1004家县直单位参与帮扶,38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实现派驻贫困村帮扶干部、工作队员全覆盖。同时发挥工青妇、社会组织、劳动模范帮扶作用,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扶贫日”等活动,逐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