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案:
李少明,男,1950年7月出生,汉族,信阳息县人,现年70岁。1970年12月入伍,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2001年4月批准退休,2007年移交到军休四所,原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讲师,文职三级,享受正师职待遇(技术6级),荣立三等功一次。
2009年被选为原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家属委员会主任,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积极参与社区工作,无怨无悔为社区群众无偿服务,把社区每一处需要党员的地方都当成自己的“责任田”,虽然身患疾病,但他不忘初心,处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014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2015年、2016年被市民政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我是农村出身的,党和军队培养我这么多年,我也没什么回报的,我就要苦干,真心实意地干。发挥余热,多做实事,多做好事。”6月10日,隔着电话,声音响亮,快人快语的李少明让记者一下感受到这位老兵的风采。
融入社区献余热
“一个人工作上退休了,思想上不能退休;一个人年龄老了,精神不能老。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这么幸福的晚年,我们应该融入社区,奉献社会,为社区和谐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李少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共有4个家属院1260户居民,居户多,院落分散,但是谁家有困难李少明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10年来他的足迹踏遍4个家属院的各个角落。自2009年任家属委员会主任以来,他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积极为社区的管理和建设出谋划策,帮助社区群众排忧解难。2011年至2017年连续7年被辖区五星街道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个人”。
谈及10年家属委员会主任当“官”心得,李少明感慨地说:“我这人闲不住,爱管闲事,喜欢到处走走,和老同志聊聊天,拉家常,心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
2017年,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3号院24号楼的二楼、三楼存在管道漏水情况。楼上楼下都是老同志,都很倔,认为不是自己责任,李少明反复和他们沟通,又给他们讲解《物业法》,然后找到他们的子女,通过他们子女给父母做工作,最后双方握手言欢。解决了邻里矛盾。
“既然在家属委员会工作,我就得把别人家的事当自己家的事。”李少明和记者聊起了给住在二号院15号楼的张家女儿办低保的事,张家女儿40多岁,下岗多年,丈夫瘫痪,依靠父母生活,经济十分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沟通,在大拱桥居委会的协助下,终于给他们家办好了低保。”
军休干部杨继成告诉记者:“李少明对工作极为负责,办事认真,心地善良,不管家属院内的任何大小事情,只要李少明参与,事情最后都会得到圆满解决。过去家属区存在监控少、卫生状况差、院内临时住房安全无保障等问题,李少明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记者获悉,李少明在担任家属委员会主任期间,共帮助6户困难家庭申报特困补助,3户困难家庭申报低保补助;在独生子女补助政策出台后,他先后帮助302户独生子女家庭成功申报补助,受到了广大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干部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永葆本色促和谐
“虽然脱下了军装,可我仍是一名党员,共产党员的使命告诉我,我应该如何发挥余热,为社区群众做些什么。”这些是李少明经常思考的问题。虽然退休多年,但他始终一如既往地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经常同离退休干部及工作人员谈心,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做到离休不离志,退休不褪色、永葆革命本色。
近年来,军休所开展星级军休所、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李少明带领军休干部积极参与各项创建活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进行环境改造中,他和所里工作人员一起想办法、想对策,不怕脏、不怕累,使军休所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作为家属委员会主任,他进一步推进军休社区民主自治管理,完善社区相关管理机制,加强了军休所与辖区单位、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联系,为军休干部服务提供了便利,为构建和谐军休社区作出突出贡献,2013年、2016年分别被军休四所评为“和谐军休家庭”。
如今,虽已古稀之年,但李少明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坚守岗位;他热心助人、乐于奉献,多次获得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表彰。“李少明是信阳市军休四所“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军休干部”代表,他通过自己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周围的群众、教育鼓舞着下一代奋发向上和健康成长。”他的同事赞赏道。
采访结束时,问及退休后义务干这些琐碎的杂事、烦心事,后悔不?李少明爽朗地笑着说:“我为大家服务,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大家舒心,我也开心。办好事,自己心情好,身体也好了。”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