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曹良刚)“终于来水了,秧苗有救了。”6月9日,商城县上石桥镇高庙村付喜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宋付喜看着从刚打的机井里抽出水高兴地说。
“今年一直没怎么下雨,我流转的300多亩田,只栽了200多亩秧,还有100多亩田因缺水没栽上。听说县里针对抗旱打井有奖补政策,我就赶紧找人打了一口井,能保证150亩稻田的用水需求。”宋付喜忙着介绍。
见到抽来了水,一旁的种粮大户余成义也兴奋地说:“今天下午我家也打一口井。”
“当然可以,县里有政策支持,鼓励大家共抗旱情保丰收。”站在一旁的上石桥镇镇长许呈林爽快地说。
连日来,该县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旱情严重,农业生产用水异常紧急。
旱情发生后,县领导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灌溉水源地、渠道、塘堰实地查看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并召开协调会,会商解决办法。各乡镇以及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及时疏通灌渠,维修提灌站,打深井,实行人工增雨作业,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和秋粮种植面积,力争做到已插秧秧苗全部成活,全力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抗旱新打机井,我们坚持以农户为主体,先建后补,对新建机井覆盖面在30亩以上的,根据实际投入县财政给予总投入50%的奖补。截至6月9日上午,全县已打机井60余口,清理渠道220余公里,整修各类提灌站80余处。虽然这几天预报有雨,但我们要着眼长远,该打的井我们依然鼓励打。”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孝国说。
除新打机井、清理渠道外,该县农业农村局还及时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墒改种生育期短、耐旱能力强的杂粮、玉米、大豆、芝麻等作物。与此同时,做好种子、肥料的调剂调运,确保生产资料供应充足。同时,该局还依托11个乡镇农技区域站、植保站、农技推广站、362个益农信息社,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病虫防控和改种补种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把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将损失降到最低,确保秋粮总收成不减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