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 浩 通讯员 符 浩)夏阳似火,热浪滚滚,但比天气更火热的是信阳淮滨港临港经济区项目建设现场。昨日,淮滨县信阳淮滨港项目建设工地,机声隆隆,干劲正酣……
“我们2月18日就复工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各项港口建设工作井然有序。”项目负责人包胜说。
信阳淮滨港位于淮滨县城东部5公里处,占地约1500亩。该县遵循“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定位服务和支撑县域内食品、纺织和造船三大产业基地,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可达2080万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在河南省范围内将形成“北有郑州航空港,南有信阳(淮滨)港”的大物流格局。
“我们重点打造含临港高端制造区、临港科研教育区、临港能源储备区、临港精深加工区和淮河生态廊道的‘一港六区一廊道’,旨在让新的临港加工、临港贸易、临港服务等新型产业在我县聚集兴业。”该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丁伟说。
几番艰辛,一路风雨,信阳淮滨港破茧化蝶。2018年10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淮滨建设临港经济区、支持淮滨打造内河水运口岸、支持淮滨依托港口建设物流园区”。
“按照工期要求,主体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完工。港口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港口作业区建设初具规模,临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到2030年,货物吞吐量可达3000万吨,产值达到150亿元,逐步形成内河港口物流中心、现代临港产业基地、新兴内陆港口城市。”丁伟说。
据悉,淮滨临港经济区正以内河水运口岸为突破口,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河南省前沿经济桥头堡;以“海气入豫”项目、沿淮管道运输大通道为契机,建设河南省新能源储备基地;以淮滨县造船产业园为载体,打造沿淮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以争取河南自贸区政策为抓手,打造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建设港口特色小镇,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东淮安中蚌埠西信阳’大航运枢纽格局已初步显现;我们正积极推进开通信阳淮滨港至毛里求斯路易港、加纳特马港、尼日利亚拉各斯港、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等航线,下一步,计划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港口洽谈,将淮滨打造成中原腹地发展的新高地、核心区。”丁伟告诉记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