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着力提升枢纽地位 打造区域开放前沿


本报记者 胡瑜珊

4月28日上午9时,以“云赏毛尖之都”为主题的第28届信阳茶文化节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云”端开幕。虽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新举措,“云“上茶节成绩依然喜人:共有50个招商合作项目成功实现“云签约”,投资总额达294.6亿元。

作为信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最具标志性的重要品牌,从1992年到2020年,随着第28届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信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速度越跑越快,开放的实效越来越好。

立体交通,全方位打开“山门”

孟夏时节的信阳淮滨港活力迸射,工地上机声隆隆、人影匆忙、干劲正酣;码头上,汽笛鸣响,满载着希望的货轮,从这里出发通江达海……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重点支持的综合性枢纽项目、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淮滨港的建设,填补了我省内河水运口岸的空白,将中原经济区与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经济区链接在一起,成为“一带一路”大格局下信阳乃至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5月26日一大早,来信洽谈业务的刘先生就下了飞机,坐上了开往市中心的大巴,一个多小时以后他就住进了提前预订的酒店。“以前来信阳坐高铁也要5个多小时,现在2个小时就能到。”刘先生高兴地说。2018年10月28日,信阳明港机场正式通航,信阳全面对接东航通达全球177个国家1074个目的地的航线网络。至此,大别山革命老区架起了连接世界的空中桥梁。

2019年12月31日24时,全国高速公路实现全国联网,息邢高速一并入网,实现通车,信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

有路才有方向,有路才能互通有无。以机场为支撑,以高速为骨架,以国省干线为支脉,以内河航运为辅助,近年来,信阳抢抓“一带一路”“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机遇,以不同层面、不同方式,打通连接世界之路,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展。

深化改革,多领域打通“堵点”

“恳谈会形式新颖,拉近了企业与政府的距离,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1月6日上午,我市举行首次市委书记、市长、企业家恳谈日活动。企业家代表们与市主要领导面对面,抒心声、道实情、献良策。截至目前,我市已举办了3次恳谈日活动,共有19名企业家提出了47条需求建议,37条得到解决落实,其余10条已作出法律法规和政策解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信阳开放进程中,改革正是这股活水。

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顺利完成,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9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4个工作日以内,在全省率先实现“不见面开标”……

2019年,信阳承接谋划了6个领域、24大项、146小项重点改革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专项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关键举措,为之建立完善了市委书记、市长、企业家恳谈日制度和营商环境评价激励机制、重大项目专班推进机制等。

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通开放发展的“堵点”、消除企业办事的“痛点”,多领域大力度的改革之下,信阳这片沃土正迎来新的开放机遇。

开放招商,大规模引资招才

2006年,华长明响应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回到家乡,投资8000万元,开办了淮滨县万和纺织有限公司。同时,牵线搭桥,又引进了总投资6000万港币的淮滨川大纺织有限公司。这一次的“返乡创业+链条招商”模式,一举奠定了淮滨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

抓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投产达效,对信阳而言已成为“常态”。2019年,信阳累计引进省外资金项目397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52.4亿元,增速居全省第4位。增长的背后,得益于信阳牢固树立“对外开放是关键一招,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的发展思路。

明阳智慧能源、浙商纺织、谷麦光电……2018年开始,信阳连续三届在茶文化节期间召开信商大会,把全国各地的优秀信商代表请回来,请他们亲眼看看家乡巨大的变化,实地感受信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诚意。三届信商大会共签约项目133个,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853.8亿元人民币。信商回归乡情牌、特色牌、优势牌进一步打好打活打实,产业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的态势进一步彰显。

开放的信阳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这片历史文化厚重的土地,蕴含着走向世界的无尽渴望,信阳的门户将越开越大,信阳的天地将越来越宽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