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群众的贴心人 新时代好法官


(上接第一版)

矛盾的症结找到了,案件解决起来也就更加有了针对性。董王超和人民陪审员一起,因势利导,多方说服沟通,最终促成了案件调解:房屋留给伍某一间供其随时回来居住;伍某儿子、儿媳每月给付赡养费1000元。纠纷解决了,父子亲情也得到了有效弥合。

法庭上的“小专家”

说董王超是“小专家”,主要因为他年龄不大,个头不高,身材清瘦。但是只要提到董王超,人们的评价是:全国模范法官当之无愧!他是基层法院走出来的大专家!

案件调解不了怎么办?在这些年的审判工作中,董王超最深的体会是,案件无大小,公正最重要。法官只有公正司法,并尽可能地让司法的过程置于双方当事人的监督之下,就容易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2017年8月3日,董王超在审理一起农民工提供劳务致死亡案件时,双方当事人都情绪激动,互不相让。

包工头周某认为,其和死者是合伙揽活的,而且在事故中自己的腿也被砸断了,他不应承担责任。

死者的亲属认为,人是周某打电话叫去干活的,现在在周某的工地上被砸死了,周某就得赔偿。

通过前期了解,董王超发现案件的关键是包工头周某和死者是否存在雇佣关系,如果不查清事实,案件无法处理。当天下午,董王超就带着工作人员和周某的父亲一起前往3个乡镇到3位工友的家中和事故现场核实相关事实。当时正值高温酷暑,董王超他们个个都汗流浃背,刚开始周某的工友们还不是很配合,但看到董王超他们个个都浑身汗透仍在耐心工作时,深受感动,将真实情况和盘托出。

收集完证据,已是晚上9时多,目睹了董王超他们整个办案过程的周某的父亲也深深地被感动了,他当即答应回去做他儿子的工作。后来这个案子如期宣判,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周某也很快按判决履行了义务。

“群众要的就是公正,这比金子都珍贵。有些案件不可能全部调解,但只要当事人感受到了法官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事,程序公开了,道理讲透了,即使是判决,当事双方也能接受。”在谈到这些年的办案体会时,董王超说。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矛盾出现诸多新情况,基层法院受理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的案子也日益增多,这类矛盾纠纷一般都历时较长,案情复杂,但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2018年9月,董王超接到一个案子:马某诉所在村村委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马某原承包村里35.4亩河滩地,因多种原因承包期没满土地即被村委会收回,另承包他人。马某先后多次到县、乡两级政府信访、上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他在审理该案时,邀请当地基层干部一起勘查现场、调查案件,多次做村委会的释法说理工作,使村委会答应给予马某适当补偿,但马某的期望值很高,调解陷入僵局。

面对疑难复杂案件,考验的就是法官的耐心和细心。董王超经多方了解到,马某80多岁的老父亲以前与村干部关系不错,还把马某认给一个村干部做义子。他立即想到通过马某的父亲做其儿子的工作,于是他就多次到马某家与他的父亲唠家常、摆事理。在取得理解后,再劝说该土地承包人也给予合理补偿,矛盾迎刃而解。

马某在拿到补偿款后,马某和父亲一起提着一袋红薯感谢董王超。至今,马某逢年过节都会给董王超发祝福短信,遇到什么法律问题就找他咨询,一个老上访户变成了法院的宣传员。

这些年在基层工作,董王超养成了两个习惯,那就是当事人来访,他必接待;当事人来电话,他必接听。在他看来,每一次接待当事人或者是接听当事人的电话,都是一次普法的过程,这也体现了他真挚的为民情怀。

法院里的“笔杆子”

2020年3月16日,省高院下发文件,对全省法院第十五届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进行表彰,董王超撰写的论文《司法改革背景下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运行机制检视与重购》获三等奖。奖项虽然不高,但也非常令人佩服:他能在承担繁重办案任务的同时,还坚持理论创作和审判经验总结,实属不易。

其实,董王超的这个“笔杆子”早就名声在外。2011年担任该院办公室副主任后,他负责的调研、案例、信息、宣传工作,连续多年居全市法院第一。

2015年6月,他被任命为龙山法庭庭长。法庭虽然很小,但案件并不简单,日益多样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矛盾,呼唤司法实践及理论的创新。他虽身处办案一线,但从没有仅将自己看作是一个法律工匠,而是注意从丰富的司法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司法理论认知能力。

在别人眼里,这些年董王超办理过各种各样的案件,似乎什么案子都难不倒他,殊不知董王超在每一件案子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别人办案都是办一件了一件,而他总要在他办过的案子中琢磨点门道出来。每每审结一起棘手的案件时,他都会将这起案子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长此以往,他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办案经验,而且还帮助和指导身边的同事提高了业务能力。

近年来,他先后参与编写法学专著1部,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等核心期刊发表法学论文3篇,在人民法院案例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载体发表各类专刊案例7篇,在《半月谈》《中国审判》《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各类理论文章23篇,学术文章总字数达50万余字,并有1篇论文获中央政法委表彰,6篇论文获省法学会及省法院表彰。2018年10月,他被授予首届“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称号,他也是河南省当时唯一一名在人民法庭岗位工作获此称号的法官。

得益于此,2015年以来,他共审结各类案件1300余件,无一起错案,无一起被缠诉信访,无一起不廉洁问题反映。正是他的这种亲民爱民、清廉如水的工作作风,和他公正司法、业务精通的工作状态,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如今,越来越多的当事人点名要董王超承办自己的案件,理由是“由他处理纠纷很放心”。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80”后法官,如何顺应新时代,适应新要求,服务新发展,董王超给出的答案是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他所面临困难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扶老携幼,如何担当?他的父母在淮滨县,距离罗山100余公里,他的母亲患脑血栓已近十年,后又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照顾,还要定期到信阳、郑州等地复查;他的孩子年幼,在罗山上小学,需要抚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带头多办案、办好案。

不负伟大新时代,最是青春吐芳华。采访结束,记者心底赞服:他不仅继承了传统法官们坚韧朴实的优良品格,还具有新时代年轻法官的睿智和学识;他岗位平凡,但务实谦虚;身居基层,但善积大成。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