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公厕“大变脸” 如厕更方便


我市公厕建设擦亮宜居城市新名片

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以前,因为没有公厕,在附近的小游园散步都不敢多喝水。现在建了新公厕,每天带一大杯水,随便喝,再也没有‘如厕难’的烦恼了。而且新公厕不仅干净,上厕所还有音乐可听,真幸福!”昨日上午,正从平桥区平中大街与农林路交叉口附近的白玉兰旅游公厕走出来的80多岁的老人翟顺昌感慨道,“里面都是坐便,还有一次性坐便套,既干净又卫生,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需求!”

平桥区环卫所工作人员王威威告诉记者:“这是平桥区2019年建成的公厕之一。这条街是平桥区的老街,居住的老人比较多。再加上有个小游园,每天来这里锻炼的老人较多。因此此处的公厕主要按照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全部设为坐便。同时,公厕还有第三方无障碍卫生间,主要包含残疾人坐便、儿童坐便和婴儿台。”

走进女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大镜子,下面是智能水龙头和洗脸盆。往里走,有十几个如厕位置,都是坐便,并配有一次性的马桶罩,地面一尘不染,阵阵檀香扑面而来,伴着优雅的轻音乐,让人感到舒心又温馨。“这里按照一级公厕的标准设计,不仅干净、没味道,还实现了智能化、人性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王威威介绍道。

“我们每天24小时守在这里,晚上在管理员室休息。早上5时多忙到晚上10时半左右,频繁擦扫,为的就是给如厕者更加干净整洁的环境。疫情期间,我们坚持每天多次消毒。”正在擦洗墙壁的管理员冯太娥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平桥区教体局旁文教广场内的红海棠旅游公厕,看到市环卫监察队成员正在对该公厕进行卫生督察。“我们督察队分三组,每天不定时对全市各公厕进行督察,实行日报告、周报告、月报告。疫情期间,我们坚持每天实行日报告,同时各辖区环卫部门每天也对辖区所属公厕进行检查,发现有问题的立刻责令整改。”市环卫处监察队队长唐海告诉记者。

平桥区公厕建设、管理工作只是我市城市公厕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走访了我市中心城区多处公共厕所,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卫生整洁、设施人性化、智能化、科技化。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儿,它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宜居城市的名片。”市城市管理局公用事业科科长李彬向记者介绍,城市公厕建设是我市2019年“十件实事”之一。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公厕建设,不仅让全市公厕面貌“大变脸”,而且让市民如厕更方便。

据悉,2019年至今,全市已新(改)建公厕63座,完成率为94.3%。目前正在施工的有2座,做前期准备的2座,完成投资2698万元,占比95.07%。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