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黎明
“五一”刚过,滕树富就忙碌起来了,他首先来到淮滨县栏杆街道藕塘村,看望年近八旬的帮扶户王贵和谢瑞芳夫妇。“他就像我们的儿子一样经常给我们带吃的用的,我们有啥事都找他。”王贵说。
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后,作为淮滨县交通执法局帮扶队负责人,滕树富带着帮扶队来到了淮滨县栏杆街道最困难的村子——藕塘村。
初到藕塘村,滕树富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破落的村落,杂草丛生,垃圾乱堆,随处可见的土坯房……经过一番走访,发现,这个有2296人的村庄大多数人以种植小麦和花生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学生的辍学率较高,还有部分智障人员,通往村外的是一条坎坷不平的土路,出入非常不便。
“去之前想过会有困难,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困难。经过前期排查,我们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660人。把这些人进行分类,一部分是有劳动能力的智障人员,一部分是毕业后留守在家的年轻人,还有一部分是年纪偏大的留守老人。帮助他们在淮滨县产业集聚区或者周边就业,同时,介绍年轻人到外地务工。”滕树富介绍。
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解决了,但要彻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还需要村民们自己“造血”。经过一番筹谋,滕树富带领帮扶队双管齐下:一是劝说村里的外出务工成功人士王海涛返乡,鼓励他发展无花果产业,对无花果进行深加工,带动了村民就业;二是鼓励村子里的能人张敬青发展养牛业,成立富扬养殖合作社,发展综合养殖。渐渐地,村民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都开始想方设法脱贫致富。
2019年10月,为了彻底改变村里的人居环境,滕树富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治理。他联系挖掘机来施工,并现场指挥协调,半个多月没有回家。路肩培护、危房改造、挖沟补田坝等一系列工程完成后,村子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4年来,路虽然修好了,但因为频繁进出村子,他的车子前前后后共换了7条轮胎。但滕树富并不在意,他说:“现在村子的状况比以前好多了,作为扶贫干部,跑坏几条轮胎很正常,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这都是应该的。”
2019年夏天,滕树富去看望王贵和谢瑞芳夫妇。临走时,老两口把家里还未成熟的枣子摘了几斤,一定要滕树富带走。手里捧着这包青涩的枣子,滕树富的眼睛湿润了。
4年来,乡亲们也把滕树富当成了自己人;4年来,他放弃节假日,孜孜以求,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初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