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油油绿,茶垄翠翠郁。菁嫂她们一早来到茶场,等候茶园开山门,采新芽。她们头戴着各式防晒帽,臂腕上套着短护袖头,手腕收口处的牛皮筋将衣袖勒得紧紧,防护着身体皮肉。那些不一般大小,形制各异的竹篓子,或挂挎在腰间,或吊垂于前胸。
“姐姐采茶好比凤点头,妹妹采茶好似鱼越网!”采茶姑娘犹如一泓清泉,从闸口涌动而出,旋即朝着四下里分流进翡翠丛林垄间,漫散于远去的无尽前方。
“菁嫂,今天怎么带着个尾巴来,咋啦,跟着采茶姑娘,要当‘采茶姑夫’啊……”隔着一条茶垄的王姐笑着说,弄得菁嫂难为情,回过头来对着身后的丈夫何大哥瞪了一眼,“让你别来偏要来,去,去去,离远点!”
何大哥所在的企业这两天正在复工准备中,他所在的岗位要到下周开工。闲歇在家,加上前段时期过着“软禁”似的宅生活,憋闷慌了。好不容易等到茶场开采,妻子要上山采茶,跟着一帮采茶姑娘进来,当几天“采茶姑夫”,乐享山间茶香,好不乐哉。
尽管菁嫂一开始就极力反对,还是被何大哥跟随了来。他背上的保温杯里的热水,兜里装着的糕饼水果点心,足足做好了自家这位“采茶姑娘”的后勤保障。
何大哥,笨手笨脚地学着女人们的动作,将一叶叶,一芽芽,零零星星投篓入筐。隔壁垄上的姐妹们,时不时地打诨逗趣说:“哟哈,菁嫂,茶妹妹情哥哥,茶香景美,夫唱妇随……”
何大哥举头望去,才知道“采茶姑夫”远不止自己,数了数,漫长垄地上,足足有十几位自己的“同类”,心甘情愿地穿梭在异性族群里,乐滋滋地担当着“采茶姑夫”的角色。
“现在,男人来采茶的多了去了,既春游又采茶,连玩带采一天百十来元进账稳稳当当的,这叫开心着快乐着钱赚着!”姐姐妹妹鼓励他。听了她们的话,看着满目的茶,何大哥连连点头,心说,“植树种茶,美了乡村,香了茶客,富了茶农”,还真是一点没有夸张!
临近十点钟光景,“当当当,当当”,一阵铃声在茶垄间响起,在山腰里回荡着。
“收鲜叶子的车子来了,你快去排队!”菁嫂喊着何大哥,边说着,边将竹篓里的鲜嫩叶芽倒出,装进何大哥的篓子里。然后麻利而熟练地上下翻腾拌和几下,挑出几支老枝大叶,举到何大哥眼前,“你看看,这是你的作品?凭着这几个疵点,咱的等级会被降下,所有这些统统快拣出来!”
领受着妻子的教导,何大哥老老实实地倒腾一遍竹篓里的芽叶。
他边走边挑,边挑边选,不经意间到达收叶点,已是长长一条龙的排队等候队伍。好在自家是“采茶姑娘”外带“采茶姑夫”,这边等候不慌忙,那边采摘不停手,采嫩叶交鲜芽两不耽误。
前面不断有人被降级,被拒收,被责重新挑拣。何大哥的心里还是蛮有把握的,“我家的‘采茶姑娘’精细着哩,采时就特讲究,十几年的老采工了……”
好不容易轮上了,收购员抄起茶芽,望着一芽两叶,笑着夸着唱着:“何家‘采茶姑娘’,还有他家‘采茶姑夫’五斤半,全一色甲等,恭喜……”
这边清亮的唱音,早就传送进那丘垄地上菁嫂的耳窝,菁嫂的心里呀,乐滋滋的。只见自家“姑夫”几乎是随着唱声飞来身边,“哎哎,今早第一批,最优级……”
“听着呐,痴头呆子!”菁嫂来了劲头,又将篓子里的嫩芽倒进男人竹篓,“再去,你这‘采茶姑夫’就跑运输做销售吧。”
“也给我捎上吧,我一人没法分身。”后垄上的小李子递来一个布兜,恳求道。王姐也转过垄头,一边送上背篓,一边笑着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的也请您帮帮忙捎上,给您运输、排队工钱哦!”何大哥一一接下,转身下了茶垄。
“哈哈哈,这叫男人家新用场,‘采茶姑夫’当起运输大队长!”垄那头的采茶姑娘们笑哈哈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