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教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绽放的山花


——记平桥区兰店街道中心学校党员教师姜莉

□本报记者 冯康松

她,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疫情期间,义无反顾地冲在防控一线;她,是一名小学教师,在空中课堂上,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播知识。她,就是平桥区兰店街道中心学校教师姜莉,一名勇于担当的巾帼“战士”,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就像高山上绽放的山花,在这个非常的季节,一直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在疫情防控期间,姜莉一直忙碌着,防控点值班、入户核查、街道巡逻、网络教学、教科书配送、为防控点送水、紧急支援……

有一种担当叫坚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她把工作抓在手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初心放在“疫”线,无所畏惧,逆行而上,用使命和担当筑牢抗击疫情“钢铁防线”,带头冲锋在前,宣传疫情知识,教育引导亲属,坚守工作岗位,恪尽职守。按照上级疫情防控部署,在学校统一指挥下,她严格按照学校“兜底排查不漏一人、宣传发动不疏一时”的工作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的主战场,始终带头冲在一线,想在前面,干在实处。每天早晨,她都会迎着初春乍暖还寒的冷风,撇下年幼的孩子,早早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隔离服,没有防护衣,有的只是口罩以及一颗始终与疫情做斗争的决心。一直以来,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落实值班要求,做到上情下达顺畅,下情上报及时;严格出入人员登记,做到有据可查。她坚守着校园,对出入学校人员认真登记、测体温,并为附近的群众讲解防疫知识。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她还通过微信群,耐心做值班人员的思想工作,消除大家顾虑,坚定疫情防控的信心。她始终把辖区群众和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有一种责任叫师德

如何落实“停课不停学”,作为一线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没有课本,没有资料,没有教室,没有黑板的网课,怎么上?学生怎样学?作业怎么改?效果怎么样……一系列现实的问题摆在老师们的面前。有困难,党员上!作为党员教师的姜莉义不容辞,迎难而上,一边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编写教案,一边咨询电脑老师、网络高手,一边在网上观摩名师视频。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逐渐适应话筒和摄像头;从熟悉的三尺讲台,到冷漠的电脑屏幕……为了保证孩子们停课不停学,她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每天学生的学习反馈结果。同时,她还通过微信工作群、家长群等,让师生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帮助他们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她用忠诚和奉献践行着为师者的使命,用热情和担当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让师德在抗击疫情中闪光。

有一种爱心叫关怀

在众多的学生中,最让她放不下的是庞天宝和庞天琪兄弟二人。这两个孩子幼年时母亲离家出走,多病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时寄居在姑姑家。想到孩子的困难,姜莉第一时间去看望他们,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姜莉自费为他们买来学习桌。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姜莉发现原本活泼的孩子却情绪低落,原来孩子正在为没有电子设备学习而发愁。姜莉带着孩子来到村部,利用村部的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就这样,她撇下自己一岁多的孩子,每天穿梭在学校与村部以及留守孩子的家之间,为孩子搭建起知识的桥梁。每当回到家时,从邻居手中接过熟睡的孩子,她默默地流着泪。第二天再踏出家门时,她想起那些留守儿童渴望知识的眼神,她的脚步更加坚定了。她,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方式为那些留守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三八”妇女节前夕,她化身为“保洁员”“清洁工”,积极投身到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中,在校园开展无死角清洁和消毒工作,为学生开学时能在安全、干净、整洁的校园中学习做足了准备。

畏惧是本能,无畏源自信仰。姜莉没有无坚不摧的身体,同样也会害怕、恐惧。但,她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更是共产党员。当危险来临之际,信仰让她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勇往直前,就像昂首怒放的山花,成为战“疫”一线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