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庭洋)当前,固始县的小麦大部分已进入抽穗扬花期,也是小麦条锈病普发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连日来,固始县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抓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春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近期,小麦病虫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小麦纹枯病、蚜虫等,特别是今年小麦条锈病呈现“发生早、面积大、程度重”三大特征,防控压力大。未来天气情况非常适合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将对固始县小麦生产构成极大威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打好病虫歼灭战迫在眉睫。
组织发动,压实工作责任。针对固始县小麦病虫害防控严峻形势,3月27日,该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对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县农业农村局及时制定下发《关于搞好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2020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预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进行宣传发动和具体指导;以18个农技推广区域站为载体,把所有农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采取单位包乡镇、包街道,技术人员包村的方式,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将防治任务分解到乡村,落实到人。
争取资金,加强统防统治。该县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目前防治专项资金已落实,防治面积已统计到位,防治所需的药物和植保社会化飞防服务正在招标中。同时,县农业农村局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提前采购一批药物,已向全县种麦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免费发放,集中实施自防。
加强监测,掌握病虫害情况。该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普查,查清病虫害发生种类、区域和面积,及时准确发布病虫害情报,明确监测、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做到有的放矢。对病虫害重发区,确保1名至2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及时发布防治警报,为科学、适时防治提供保障,确保防治质量。
强化培训,普及防治技术。小麦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该县针对辖区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及往年危害减产的典型事例,抓住防治前的有利时机,采用电视、广播、微信、短信以及印发技术资料、悬挂条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真正把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的关键时期和科学的防病治虫技术宣传到千家万户。目前,共印发《植保信息》8期1200份,电视宣传3期15天,推送信息800余条,培训农民5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万份,悬挂条幅300多条,张贴彩图300多份,提高了广大农民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危害性的认识,增强了搞好防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搞好示范,以点带面推进。该县针对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重点抓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示范,在三河、郭陆滩、马岗、张广、洪埠等乡镇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2万亩。在麦播期、苗期、返青期、抽穗扬花期等关键时期,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拌种、化学除草及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统一防治技术和方法发挥了较大作用,推动了全县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