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深度报道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八音响彻大别山


(上接第一版)全县机关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360余场(次),进一步凝聚了党建合力。

光山县是实施流动党员“金桥工程”的发源地,在外务工党员达2138名,目前已建立外建党组织45个,主要集中在北京、郑州等17个城市。在近几年实施的“我为家乡栽棵树”“我为家乡装路灯”“我为家乡治水塘”等活动中,外建党组织已累计捐资8000余万元,先后有48名党员回乡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旗帜”。

光山县探索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党建新模式,在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产业联合党总支4个、独立党支部49个,推动“多彩田园”产业发展。如今,光山县发展“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工程631个,累计带动贫困户32419户(次)增收。

在寨河镇段寨村,今年80岁的脱贫户郭元芝告诉记者:“工作队到俺村后,自来水通到家里了,水泥路修到门口了,电改好了,桥架通了,路灯也亮了。”作为全县138支驻村工作队之一的县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通过“支部领、党员帮、群众干”,段寨村“两委”人心齐、干劲足,面貌焕然一新。

一枚党徽亮身份,一面旗帜树威信。近年来,光山县涌现出胡善信、陈宏运、江世学、杨长家等一批“双好双强”村党组织书记。

“一亩茶”香飘海内外

发展“多彩田园”产业,保证脱贫成效长期性稳定性持续性

3月2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在光山县调研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时,看到四季香茶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包装准备出口“一带一路”的砖茶,在白雀园镇骆寨村看到荒山荒坡改造成油茶基地……

3月4日下午,3辆集装箱卡车开出河南辰龙茶叶有限公司,前往郑州火车站装车发往乌兹别克斯坦。据公司总经理卢涛介绍:“我们自2月21日复工以来,27名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出口茶叶,每天最大生产量达到5个标准集装箱。”

去年12月22日凌晨,产自光山县的1025吨珍眉绿茶满载“辰龙号”专列的41个集装箱,从郑州启程发往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此次是信阳茶叶首次专为出口而发的整趟货运专列,并以出口千吨绿茶的河南辰龙茶叶有限公司命名。

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光山县的四季香公司、辰龙公司将茶叶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7个国家及地区。仅辰龙公司就实现年产值2亿多元,年创外汇1300多万美元,并吸纳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23户贫困户种茶,每户年收入5万余元。

光山种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的《茶经》称“淮南(茶),以光州上”。近年来,光山县围绕“房前屋后一亩茶”的脱贫路径,抢抓国家扶贫开发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4万多亩,干毛茶年产量10434吨,年产值12亿元,先后被授予“中国茶叶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十大茶叶转型升级示范县”“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去冬今春,通过对全县14个乡镇、42个村的老茶园良种化改造、成片茶园‘填平补齐’和贫困村贫困户‘房前屋后一亩茶’建设,共栽植无性系良种茶苗1761.1万株,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10.55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3.96%。”光山县林茶局局长金作银告诉记者。

光山县以茶产品品质为中心,从源头强化茶产品质量,建立和完善茶产品质量追溯制度。2019年推广机械化采茶机面积5.2万亩,茶农亩均增收1000多元。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15万人,茶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5000元以上,茶产业已成为光山县群众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

晏河乡付店村农户以土地入股青山春生态茶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开挖、统一供种、统一管护、统一加工和销售,收益按股分红。近两年2300亩春茶倾销一空,带动161户贫困户脱贫,户均收益5000元以上。2019年,光山县不仅承办了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茶叶专项观摩培训会,同时还对全县14个乡镇40个行政村通过老茶园良种化改造、连片茶园“填平补齐”和贫困村贫困户“房前屋一亩茶”建设,共栽种新茶1761.4万株,培育了持续增收产业,夯实了脱贫摘帽的产业基础。

仅2019年,光山县新增清洁化生产SC认证企业2家,新增“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9271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第一批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名单,光山县人民政府创建的760亩基地为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榜上有名。

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文章。白雀园镇“大别山茶市”年交易量15000吨,是南茶北运的中转站、集散地;河南蓝天茶业、河南赛山悟道茶业两家茶企荣登“2019中国茶业百强企业”榜。如今,光山县打造出了大苏山森林公园管理区、凉亭乡、晏河乡等3个河南省“茶产业明星乡镇”,凉亭乡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

看今朝,光山茶产业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由茶叶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茶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张、产业升级、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壶油”润泽千万家

以智慧产业园为龙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带动群众增收

截至3月25日,光山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已复产99家,复产率99%,其中位于槐店乡的联兴油茶年产3万吨山茶籽综合深加工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及工作旅游园一期项目,已于2月26日复工,是该县最早复工的企业。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这是光山县在脱贫攻坚中尝到的甜头。

今年1月12日,雪后初晴,官渡河畔司马光油茶园智慧产业园内的机器轰鸣声,已经打破冬日的宁静,智慧产业园油茶加工生产线这一天正式投产。据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世法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年可综合深加工3万吨油茶籽。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记者在智慧产业园区看到这样巨幅标语,这是去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的殷殷嘱托。

11年前的2009年,光山县第一家油茶龙头企业——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如今的司马光油茶园覆盖了光山县6个乡41个村民组,年产值近亿元,帮扶609户1831名贫困人口,安置了2000多名周边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2800元,油茶已经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光山县就着手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以来,光山县抢抓政策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通过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吸引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油茶产业。近年来,全县共有20余家企业和160余名创业成功人士和大户,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10万多亩,每年投入油茶产业的民营资本超亿元,占总投资的80%以上。

截至目前,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已达22.7万亩,其中新发展17.7万亩。光山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油茶标准化示范县”“国家油茶科研示范基地”“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

为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秋冬季节,光山县仅在槐店乡、罗陈乡就新发展油茶5000余亩。围绕油茶产业发展,去年12月16日举办了光山县第四届油茶采摘仪式暨油茶花文化节活动,为补齐油茶加工短板,加快油茶籽综合深加工,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建茶油加工厂1个,油茶种苗繁育基地300亩。

与此同时,光山县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基地发展模式,乡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林木覆盖率提升到45.85%,油茶园已成为装扮这一方山水的一道亮丽风景。油茶产业还推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全县3000多人增收,让山区农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仅去年国庆假期到司马光油茶园观光的游客就达3.72万人。

目前,光山县已形成“七结合七增收”发展局面:即油茶种植与林地流转相结合,实现以地增收;油茶种植与劳务用工相结合,实现以劳增收;油茶种植与生态护林相结合,实现护林增收;油茶种植与土地入股相结合,实现分红增收;油茶种植与林下经济种养相结合,实现种养增收;油产种植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实现茶旅增收;油茶种植与四旁绿化相结合,实现稳定长期增收的新增收模式,共带动近30万农民增收致富,在全县“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工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群鸭”成就大产业

借助“光山羽绒”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羽绒服装加工基地

今年54岁的王喜龙,是光山县十里镇十里村王老店村民组村民,也是该县“十万充绒大军”之一,去年他在苏州黄埭镇做现场充绒。今年3月中旬,随着复工复产大军回到家乡,同样接到订单,昨日他在电话中说“光山羽绒叫得响,外地人都相信”。

品牌在外叫得响,产业在内响呱呱。

“叭叭叭叭……”随着陈老汉独特的呼叫声,远处的水面开始沸腾起来,几百只麻鸭扑棱着向老汉游去。“我这群鸭还剩600多只,公鸭卖钱,母鸭马上就下蛋了。”说起麻鸭,老汉满脸欢喜。

老汉原名陈华明,今年77岁,是文殊乡东岳村人。老汉养羊、种茶、养鱼、养鸭,干过很多营生,可都没攒下钱,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获得“惠农易贷”后,陈华明老汉和儿子贷了5万元,一个养鸭,一个养鱼。“麻鸭下的蛋能裹住所有的饲料钱,一只鸭还能卖30元,属于净赚。我已经卖了130只了。”陈华明掰着指头算账,脸上全是笑容。

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历史悠久。明嘉靖《光山县志》载“自昔相传云,浮光多美鸭”。相传宋代苏小妹在吃咸鸭蛋时,忽然灵机一动,吟出“咸蛋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的上联,让苏东坡对下联。苏东坡一时却被难住了,有一天他在吃石榴,想了一下,便对出了下联:“石榴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成为供港产品,在海内外久负盛名。2004年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为“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颁发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

光山县是生态农业大县,水稻种植历史最久、覆盖面最广的优势产业,常年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智慧的光山人民自古就有稻田养鸭的耕作习惯。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为水稻生产“打工”。鸭吃掉稻田的杂草和害虫,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又抑制了田间杂草生长,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达到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激、松土的效果。而稻田则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源和丰富的食物,形成了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麻鸭养殖已发展成为光山县畜牧产业的亮点,初步形成了基地化格局。县域内建立了以4条淮河支流流域13个乡镇(街道)为主的麻鸭养殖基地。有麻鸭养殖场(户)1100家,其中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有230家,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有36家。麻鸭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孵化业、鸭产品加工业、羽绒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年孵化鸭苗10万只以上的“农村暖坊”50余户,从事鸭苗推销的人员近300人,从事麻鸭养殖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达10万人。

目前,光山县拥有羽绒羽毛加工企业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加工优质羽绒2000吨,羽绒价格现市场价40万元/吨(鹅绒每吨60万元),年产值8亿元,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各地,且50%以上的优质羽绒出口到欧洲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形成了羽绒水洗、分拣、精加工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截至2019年底,全县麻鸭存栏98.6万只,出栏495.5万只,年产麻鸭蛋4000余吨,全县麻鸭产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

“一根线”联接卖全球

电商扶贫联世界,打造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升级版”

记得“易采光山”不?从今年2月2日21时电商平台上线一直火热,光山县政府党组成员邱学明不仅是“电商军团”的领军人物,而且是一位“网红”推销员:田间卖草莓、塘边卖活鱼、地头卖蔬菜……仅疫情防控最紧期间,一根网线直播农产品100余场、成交800余单。

一根网线“卖全球、买全球”,说的正是光山。

曾记否,2015年10月16日,光山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作典型发言。该县开设网上店铺,发展“农村淘宝”,带动73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脱贫,成为网上美谈。

今年1月12日,在光山县盛湾公园举办的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暨第五届电商糍粑节活动现场,邱学明举着手机,与其他的十几名网红主播一起在年货大集中搞起了年货现场直播销售,一边对着镜头,介绍着身旁琳琅满目的特产年货,一边和手机另一头的网友们亲切互动。

“领导在网上帮我们搞促销,效果就是好!”“我们现在不仅有线下销售网点,线上也依然火爆,很多大城市都有我们的客户,每年的销售额都是十几万元。”看着各位大咖网红正在进行的现场直播,一旁的店主小陈笑得合不拢嘴。

“我做电商3年了,去年就挣了五、六万元呢。”另一边,光山花鼓戏等民间文化表演刚刚落幕,电商扶贫带头人、电商示范企业、优秀电商服务单位等就站上了领奖台。槐店乡冯河村冯明洋捧着“电商扶贫带头人”“电商示范企业”两块奖牌激动不已,“我现在成立了残疾人电商繁星工作室,里面有9个人,都是残疾人,大家团结一致,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美好的生活。”

2019年12月26日下午,在光山县电商孵化园的电商培训班里,每月一期的光山县免费电商培训正在进行。在残疾人电商创客小组繁星工作室,冯明洋和他的伙伴们,正双眼盯着电脑屏幕,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一单单来自世界各地的网销订单,就这样通过一根细细的网线,签约成功。

“爆款”来自“卖点”。光山电商是“智慧光山”代言之一,他们根据产品的历史传承性、文化故事性、市场竞争力、发展规模、潜力和前景,紧抓发展产业这个牛鼻子 ,先后开发了农副产品“光山十宝”“光山十小宝”等系列产品50余款,供不应求。目前,“光山十宝”已是“款款爆品,爆得一塌糊涂”;“光山十小宝”随之脱颖而出。从2014年起,光山县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开发100款羽绒服装,用于光山羽绒服装引领发展。自此,光山羽绒实现了浴火重生、转型升级,也带动光山电商迅速崛起。

“近年来,通过‘一根线’将光山羽绒和农副产品卖向全国,走向全球。2019年光山电商全网销售额达到43亿元。其中,羽绒服、棉服网销38亿多元,‘光山十宝’等农副产品网销5亿元,”光山县电商办副主任扶元勇介绍,“目前,已建立‘光山十宝’基地10个,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8个,光山农产品正走向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

2018年12月,光山县招商引进成立的“光山县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企业,承接今日头条、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公司业务,志在“发展人工智能,力促业态调整”。目前,公司已发展到总部基地一个,数字扶贫车间3个,人员近400人,年营业额达到1200万元。2020年计划达到1000人规模。

一根网线让光山风光无限。

“一粒药”惠民有温度

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在3月30日光山县委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暨“争先进位谋出彩”活动动员大会上,提出将围绕用好“一粒药”、持续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完善“互联网+健康”业务,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大战略”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农村的贫困群众而言,比“穷”更为可怕的莫过于“病”,尤其是“大病致贫”所带来的沉重打击。

2017年3月,64岁的农民彭勤柏患突发性耳聋,来到光山县人民医院就诊。

奇怪的是医院没有给彭勤柏安排医生看病,而是让他坐在电脑前,由远方的“神医”为他会诊。这让彭勤柏大开眼界,他说:“虽然看不到真人,却真能治病。真是神了!”

光山是微医集团与大别山区共建的第一个县,彭勤柏是光山县第一批通过“云医院”就诊的患者之一。为彭勤柏看病的是乌镇互联网医院上的专家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毅,及时给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案。据介绍,微医平台上29个省市的2400家重点医院、7200多组专家团队、26万名医生将协同发挥健康扶贫作用,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全国大医院知名专家远程会诊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光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9万多贫困户中,因病致贫者多达14628人。过去“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变大病,大病要人命”,如今“有病敢于治、治病不花钱”,真正做到了贫困群众“少生病”,足不出户“能治病”,不用花钱“治好病”。2018年10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扶贫办通报表扬中西部22省45个贫困县健康扶贫工作,光山县作为河南唯一受表扬的县(区)上榜。

为了全面小康,光山县先后投资9.5亿元高标准建设县人民医院工程,投资390万元为部分乡镇卫生院购置检验设备,投资300余万元对全县311个村卫生室进行达标升级,投资780万元为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市”的医疗标准。

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光山县实施“六道健康保障”,即在河南省出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民政救助“四道保障”外,针对困难群众承担的大病医疗费用自费部分依然过重的问题,在全省率先设立农村医疗补充救助保险;针对困难群众在大病治疗中承担自费部分压力,以对口帮扶光山县的中央办公厅帮扶资金200万元为基数,设立“光山县健康救助基金池”,对未脱贫的困难群众各项保险报销后的自费部分再报销50%,为困难群众设立第六道医疗保障,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围绕“六个全覆盖”,光山县加大力度推进基础医疗建设,即全县311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贫困村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合格乡村医生实现全覆盖,县域协同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实现全覆盖,贫困村义务巡诊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互联网远程会诊点实现全覆盖,使群众在家就能看好病的愿景成为现实。

健康扶贫成效显著,光山县因病致贫、返贫率下降10个百分点。201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占比93.17%,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2.58%,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全县311个行政村义诊覆盖率达100%。

“一台戏”唱出精气神

提升乡村文化中心阵地,推动宣传文化事业强起来

4月4日,庚子年清明节。10时整,防空警报响起,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在光山县“东岳村文化中心”前,十多名群众自发组织集体悼念。

东岳村文化中心,曾让光山“一台戏”声名远扬——

2019年9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光山县东岳村考察调研时,观看了光山花鼓戏演出。当天,光山县花鼓戏传承人张秀芳、方应亮夫妇,表演了新编花鼓戏《中办扶贫到光山》——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咱百姓心里好喜欢/党中央号召来扶贫/中办来到光山县/干部群众齐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精准扶贫像绣花/贫困乡村换新颜/换新颜,谱新篇/巩固提升再攻坚/复兴路上同追梦/神州处处艳阳天……”

总书记观看后兴致勃勃,指出:要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我们是高质量的脱贫!”2019年5月9日,光山县委书记刘勇在河南省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代表全省33个脱贫县发言掷地有声。

自从光山摘掉贫困帽,老百姓的心情舒畅好放歌。

独具地方特色的光山花鼓戏,是由豫南地区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地方戏曲剧种,1953年唱到怀仁堂,受到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鼓励。2004年,光山花鼓戏被列为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重点抢救项目,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光山县召开“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唱好文化一台戏”座谈会,听取以光山花鼓戏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形成了光山《唱好“一台戏”实施方案》,重点建设花鼓戏传承基地,创编、复排花鼓戏新老剧目,提升表演技艺,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宣传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光山花鼓戏、皮影戏、地灯戏、传统手工技艺等非遗项目进景点、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等“五进”,营造适合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光山县先后依托脱贫攻坚工作创作了《中办扶贫到光山》《劝妻种茶》等新编花鼓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脱贫攻坚好政策。

近年来,光山县花鼓戏传承中心先后赴北京、郑州、长沙、昆山、安阳等地参加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全国百戏盛典、信阳市春晚和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式演出,与各级戏剧专业院团同台献艺;结合县域中心工作,开展光山花鼓戏公益演出和“电商糍粑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开幕式演出,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用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凝聚脱贫攻坚战斗合力,传递新时代光山人民“爱光山、加油干、奔小康”的壮志豪情和致富奔小康的喜悦心情。

看似一台戏,却道满园春。光山花鼓戏在“千年司马光,智慧光山县”司马光诞辰1000周年纪念活动上,弘扬司马光文化;在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演出时,展示出中华民族的风韵;2019年11月4日,在安阳举行的第三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上,光山花鼓戏专场得到了现场专家和群众的高度肯定。光山花鼓戏不仅集中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创新发展中的新成果,更展现了光山人民在“奋进新时代、建设智慧乡”中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建设“百里画廊”,“拥河发展再出发”推进县域“三起来”

4月8日上午9时30分,在抗击新冠肺炎取得胜利、有序复工复产的时刻,光山县百花迎春暨官渡河畔樱花文化节“云”上开幕,在线赏樱花、看网红、观美景、览春色,龙堤春晓、司马光小镇、竹影闻笛、官渡清波等光山“官渡新八景”风光无限。

最是一年春好处,八方游人看官渡。四季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忠学在内蒙古做砖茶生意20多年,今年在内蒙古过春节,3月下旬才返回光山。他不无感慨道:回到光山有归属感、走出光山有自豪感、生活在光山有幸福感、工作在光山有成就感!

游官渡,看变化。今年1月13日,光山县60多名县处级、乡科级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乘车游官渡,感受“拥河发展”建设新貌。老同志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点赞“拥河发展”,一月不见就大变,“光山速度”是干出来的。

官渡河,光山县的“母亲河”,是淮河一条重要支流——潢河流经光山县境的另一个昵称,它在光山县境内长度约48公里,流域面积约919平方公里。近几年,光山县大力实施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促进沿岸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把这里建设成集生态、休闲、旅游、创业、宜居为一体,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滨水新城区。

一座城涌动令人瞩目的“光速”。2015年8月至今,在光山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同力,仅用了3年多时间,完成了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原计划10-15年完成的第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一幅由“路、桥、坝、点、园”五个方面基础设施项目构成的壮美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官渡治理已成功,“拥河发展”再出发。从现在开始,光山县谋划再苦干3-5年,把小潢河光山段48公里“百里长廊、百里水乡”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乡村振兴建设示范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带,将县城打造成为全省最美县城之一。

一座城带动乡村振兴“加速”。近年来,光山县坚持以县城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深化城乡协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推动潢河两岸区域快速发展。将富民与强县结合起来、城市与乡村贯通起来、改革与发展统筹起来,打造南王岗乡村会客厅、司马光小镇田园综合体,以电商糍粑、油菜花、桃花、樱花“四节”和马拉松、自行车、龙舟“三赛”为平台,带动沿河乡村振兴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形成潢河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富共美发展新格局。

一座城撬动新型城镇化“超速”。自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来,光山县按照“改造老城、建设南城”方案,统筹兼顾老城提质增效、南城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拆除了光马路违建,打通了多年影响群众出行的光明路南延、司马光西路、滨河南路、一环路等“卡脖子”路,“牌坊路排场了,西拐子不拐了”。目前,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一期规划10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通过南城建设,推动了城市扩容,拉大了城市框架,促进了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官渡河产业集聚区以羽绒纺织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现有“四上”企业70家。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光山县长王建平说,光山县将突出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激发乡村活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持续调优种植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经营规模,叫响品牌力量,努力将“八个一”方案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

(本版照片由盛鹏提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