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翰墨传意境 境界成高格


——庚子年春王玉中国画英伦巡展

崔济哲

在庚子新春,中国艺术家王玉先生应邀前往英国德蒙褔特大学、谢菲尔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考文垂大学举办中国画巡展。此次中国画巡展,以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共展出50余件作品。通过这次巡展,搭建起中英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更多英国观众了解中国,欣赏到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英伦巡展,受到四所大学专家和师生好评。考文垂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尼克·戈尔斯高度赞赏此次巡展。他表示,这些作品不仅勾起了他对古老东方的向往,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的魅力,激起了他对自然对环境的尊重和敬畏,更引起了他对人类与自然的思考,对生活与生态的种种思考。

庚子年的春节北京静悄悄,宅家不相往来是防疫的首要,而王玉在英国四所名校的画展正隆重开幕,宾客纷至,赞誉不绝。新华社专派记者出席采访,并用中、英文发稿,又配发了现场照片。英国的一些媒体和专业协会也都作了角度各异的报道,一些英国名家还兴致勃勃地作了艺术评论和对中国文化的现场讲解。在英国由中国人举办的个人画展,引起中外媒体如此重视,实属罕见。王玉何许人也?

我初识王玉是先见其画、后识其君。

王玉之书画,初识并无生猛震撼之感,亦无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之慨,更无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之喟然,王玉之书画细看三春天天有景,近听初秋风风有声。其画须耐看细品,每临观赏有新意,生之灵,地之气,天之精,物之美,色之魂,声之鸣,动之欢,静之幽,山水之情,四季之别,油然而生。

中国的写意画,讲究返璞归真,讲究宁静致远,讲究格高韵古,讲究豁达写白;也追求清新宕逸,也追求形神兼备,也追求笔墨酣畅,也追求神韵双观。

中国画提笔难,收笔更难;画出风采难,画出神韵更难;大写意、小写意难,以一笔当万笔,成神笔更难;万紫千红难,一墨泼万色更难。摹古临先难,推陈出新更难。宋代朱熹讲,赋者,直接抒情;比者,借物言志;兴者,托物兴辞。赋、比、兴手法始终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起着作用,中国书画大家几乎无一不循此而行,几乎无一不借此而兴。中国书画和西洋油画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中国书画以线条见功夫,以水墨著丹青;而油画则偏重以色彩评高下,以形象论感觉。有位学油画的朋友曾颇为得意地指着画廊前堆积如“丘”的油料空膏皮说,何时此丘似彼丘,何时此画似彼画。他指着窗外清晰可见的丘陵,又指点着壁上悬挂的伦勃朗的油画。去浙江绍兴拜王右军旧堂时,人指曰,墨染三池水,下笔方有神。中西文化都讲究功夫,而中国书画更能体现东方文化、中国艺术。

我和王玉相识在书画之中,相交在文化之流,相厚在艺术谈论之后。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王玉之交厚在情。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与中国书画不能相提并论。但齐如山先生对京剧的理论可谓登峰造极。他对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仅用一个字就加以区别,让人叹服。齐先生说,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苟慧生的“浪”。都是青衣花旦,都是京剧名旦,但花开一枝,别有不同。

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书画和戏剧源本一家,戏剧起源于书画,让书画动起来,唱起来,舞起来,闹起来。唐时就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谁说不是戏?唐诗中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沉郁雄浑,李商隐的幽意悱恻,王摩诘的澄明宁静,高适曾参的慷慨悲歌,郊寒岛瘦的浅吟低唱,谁说不是画?

王玉每幅画都能读出诗吟出词,往往近看一首诗,远观一首词;换个方向,换个角度再看,又是一首诗,又是一首词。

中国画不像中国格律诗词,讲究信手随意,画到生时便是熟;让人读不释手,愈观愈爱,仿佛悄然而入,身历其境;仿佛诗在心头,画在其中;仿佛一步误入,如痴如醉。

王玉最喜山水、花鸟,他的山水花鸟最具个性,最具诗意,最有灵气,最通人性。王玉的山水花鸟无奇、无猛、无怪、无异,怡情自然,平静如初,清澈美丽,松散放纵。其笔下的山水天地,洞天世界,返璞归真,疏朗简约,朴实无华,却神韵皆在。看他的《丘壑自然》《春色》,你可能没有亲身经历过,但那一山一水,一秋一春,一雨一风,一枝一树,都是你梦中见的,理想中有的,诗情画意中体现的。那种山水营造出的境界、气场、环境、氛围正是王玉所追求的。

王玉的花鸟更具神态,别具风格,让人一眼招爱,爱不释手,精、气、神俱显,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那红花绿叶,那俏到枝头,那肥果瘦藤,那含苞欲放;花在笑、鸟在叫、枝在摇、果在晃;画面上的一切都活起来、动起来、扭起来、舞起来、神起来、叫起来、闹起来。一瞬间,仿佛整个画面都红火起来、欢乐起来、闹腾起来。红的几点,却赛过胭脂;绿的几株,却绿过翡翠;黄的几片,又嫩过杏黄;青的浓淡,似云似雾又似纱。这可能缘于王玉从未拜过师而博采众家,师古不循旧,学艺多实践。也再一次证明了,翘楚中国书画,需要天赋、天分、天才。

王玉其人极度平和散淡,恬静内敛,貌不惊人,“行头”更不惊人,既非光头闪亮,亦非披肩长发,更不追求“闪亮登场”,每临相聚,王玉都默然而至,悄然而去,不见张狂显耀,不见轰然气派,只留书画在人前。但王玉身上有一种气质,就像中国书画中的画理和书脉;像王玉自己写意画中的线条和墨韵,妙在可意会尚难言清。

王玉正年轻,正是春风春雨好时光,也正是笔耕墨耨时节,盼他万紫千红春满园。

我是行外人,尽言行外话,但是一片真心话。

(崔济哲:著名作家,新华社原副社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