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水果、鲜花代替火纸,为祖先送上绿色财富,才是最好的追思方式。”3月30日上午,在贤山公墓入口处,记者看到志愿者们正在维持现场秩序。只见他们手持塑料花环,一边引导市民戴口罩、有序进入,一边宣传“文明祭祀”理念。
记者看到,贤山公墓区附近的街道,以前售卖传统祭祀用品的店铺如今已经改为售卖鲜花和花环。“从3月27日开始我们每天都来这里做志愿服务,疫情虽然有所缓解,但毕竟还没结束,我们倡导市民戴口罩进入公墓,保持安全距离。”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赵长坡告诉记者,“对携带火纸、冥币等传统祭祀用品的市民,我们对其进行宣传引导,倡导将传统祭祀用品换成鲜花或塑料花环。”
正前来祭祀的李志远告诉记者:“信阳每年都开展文明祭扫活动,‘文明祭扫、生态殡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现在大家都很自觉,携带火纸等传统祭祀用品的市民很少,大部分市民带来鲜花祭祀祖先。”
清明将至,为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力倡导绿色、文明、安全、节俭的祭扫新风尚,自3月27日至4月7日,市委文明办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本次除了常规的线下文明祭祀活动外,还包括“网上祭英烈”“云祭扫”等线上活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