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立堂 蔡 丽
三月杨柳绿,沿着弯曲的山道一路前行到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路边是畦畦金黄的油菜花,桃红梨白间偶有白墙黑瓦掩映。49年前的春天,晏岗村6岁的黄久生刚刚在冬天失去母亲,就不得不用幼小的肩膀扛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
为了养家糊口,黄久生的父亲挑着修锅补盆的担子奔波在外,一走就是十天半月。两间土坯房、堂屋中用泥巴砌成的灶台,这是小久生的“战场”。家中的米缸时时见底,数着粮食下锅,天天都是能照见人影的稀米粥,没有菜,只能在碗里撒几颗生盐粒。久生小,没有锅台高,就在脚下垫几块土坯。最难的是烧火,天天担心火跑到灶膛外,万一点燃了做饭的柴火,那连栖身的这两间破房子也没有了。
怕啥来啥,虽没引着柴火,可是烧红的铁皮烟囱却引着了屋顶茅草。浓烟滚滚,久生吓得抱着弟弟妹妹不知道动弹。
“柱子(黄久生的乳名)家着火了!柱子家着火了!”村里的老党员黄传顺大声呼救,乡亲们纷纷赶来救火。
火扑灭了,没有了栖身之所的久生兄妹只会流眼泪。黄传顺摸摸孩子们的脑门,把全村一家一家走了一遍。乡亲们你家扛来一根檩条,他家拖来几根竹子,还有的抱来铺屋顶的茅草,把久生家的两间土屋重新盖了起来。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