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娅晖 余 江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息县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全县上下联动、党群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一事一令直达一线,以最快速的应急反应、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最温情的民生保障,在最短时间内布下了阻断疫情的天罗地网。
“危难关头写忠诚,关键时刻显担当。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必胜之心,硬碰硬接受考验,实打实迎难而上,才能经得起大考的检验。”疫情防控调度会上,息县县委书记金平的话语铿锵有力。
“钉”守“疫”线显担当
开战即亮剑,冲锋即决战。息县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全县党员干部“钉”守“疫”线,医务工作者主动请战,遍布城乡的“红马甲”成为防控的中坚力量,与疫情展开激烈鏖战。
外防输入输出,内防扩散聚集。迅速“关”、坚决“停”、严格“卡”、全面“查”。在全县设置5个高速公路出口检查点和168个乡级防控检查点严管;在城区对43个社区227个小区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
科学分流,精准救治。城区4家县直医院专设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17个乡镇卫生院设置发热病人留观病房,发热病人一律留观。优化13个流调小组,对无症状感染者和暴露史不详的确诊患者开展“侦察式”补充流调;对所有发热留观病人和集中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提前开展血液、CT检查,切实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征用六家酒店作为密切接触人员集中隔离点。
领导实地督查、专题调度会议、“战时”指令密集出台……有力地诠释着信心与决心,彰显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沉着应对。
“冲锋在前”永远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党旗在洗礼中愈加鲜艳,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用智慧和勇气诠释着初心与使命,用誓言与行动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孩子,对不起,我必须回村!”大年初五,省派驻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第一书记宋瑞告别家人,三改车票、机票,从珠海辗转回村。
“组织有召唤,群众有需要,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责无旁贷!”57岁的临河乡单台村第一书记吴金良连续奋战在“疫”线,无怨无悔。
“我是党员,我先上!”息县信访局复查室陈永亮主动请战到医学隔离观察点,成为疫情防控隔离观察点突击队的一员。
陈棚乡卫生院医生王文龙家庭“一家三医师”坚守发热门诊一线;疾控中心的李敬和刘聪“夫妻档”忙流调;取消延迟婚期的人民医院护士张文惠、对医院领导立下誓言让战友“一个都不能少,必须全部回家”的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组长何若海、人民医院医护工作者请战书上一排排鲜红的手印……铿锵誓言彰显医者仁心。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全县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诠释众志成城,用生命健康演绎人间大爱,用坚强意志熔铸起战“疫”的强大精神内核。
守望相助见真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党员干部到市民群众,从医护人员到公安民警,从爱心人士到一线工人,大家迅速行动起来,身体力行投入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1月28日,河南德汇投资集团向县红十字会捐款50万元,息县城投建材贸易有限公司捐赠50万元,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公司捐赠口罩、防护服……在得知抗疫一线物资匮乏的情况后,息县红十字会立即在组织开展大型公益捐赠活动。
倡议发出后,400余位爱心人士、团体和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截至3月10日,共筹集现金960余万元和价值360余万元的生活保障物资。
“只要医护人员能吃上可口饭菜,我们苦点累点没啥!”息县威尼斯酒开始了“爱心事业”——免费为“白衣战士”送餐,从饭店到医院,一天往返3次,风雪无阻。
3月6日,息县第三批驰援武汉的6辆半挂货车满载物资,在大广高速息县项店站入口处集结,启程奔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华中师范大学与息县联合办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分别与息县人民医院、息县第二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当年来自武汉的支援,如今让息县在教育和医疗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武汉有需要,息县有大义。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专人,与县内粮食加工企业、尹湾蔬菜基地、颐和无纺布厂、豫道食品公司等对接采购相关援赠物资,驰援武汉。
企业加紧生产、按成本供货;尹湾村近300名村民从半夜开始蹲在田间硬是用双手从地里拔出了10吨爱心菜;8名志愿者星夜奔驰,一路上一口水没喝、一口饭没吃、一个服务区没停……
面对百吨物资和息县人民的深情厚谊,华中师范大学给息县县委、县政府发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对贵县心系武汉,关爱我校,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疫去安来春可期,万物复苏必有时!”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正是这一颗颗火热滚烫的心,感动着每一个人,温暖着一座城,汇涓涓细流,成汪洋大海,爱心接力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动力。
战“疫”复工同推进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疫情阻拦不了息县人民对建设美好息县幸福生活的向往。息县坚持两手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为解决复产复工实际困难,息县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起本地企业用工、外地企业用工、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三本账”,发布信息、宣传政策、指导创业、服务就业、保障复工复产。
截至3月15日,已批复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县委党校新校区、息县高中二期、台商智能制造产业园、城投商砼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复工申请;全县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8%;全县域内市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息县全力储备生产资料,满足群众生产需求。同时,有序开展春耕备播,引导农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下地、分散干活,全县140万亩小麦基本开展了一遍化学除草和追肥,整体进度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息县金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市农科院驻小茴店镇张老庄村第一书记陈振正在指导贫困户把掺有细土、泥炭、有机肥等基质材料的土放入育苗盘内,为该村100余亩甜糯玉米和辣椒做育苗准备。他还依托本村微信群开展春耕生产技术指导,邀请农科院10多名专家线上对种植大户、普通农户进行生产指导和技术咨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和群众“务工难”问题,息县开通了“外出就业直通车”送至信阳火车站(高铁站);“点对点”包车分别向上海、浙江等地输送。
3月6日上午,息县市民之家门前广场,483名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务工人员有序登上22辆大巴车,踏上了赴浙江省义乌市复工之路。
这是息县和浙江省义乌市开创的“企业组团式订单、政府保姆式服务”跨省劳务合作路径。义乌市招工组第33组负责人为息县点赞:“没想到息县政府这么给力,事事想在前。仅用两天时间,就对我们提供的返工名册进行了精准排查,开展了健康检查,并积极协调所需车辆,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
疫情来袭万众守望相助,逆行者的英雄壮歌激荡息州大地,孕育希望的濮山淮水,风雨过后依然阳光明媚。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全县上下用忠诚、智慧和担当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的合格答卷!”息县县长袁钢如是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