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祖号
疫情发生以来,光山县法院在做好防控的同时,克服特殊时期的现实困难,积极将执行工作转移到“线上”,全力将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兑现成“真金白银”。
近日,该院执行干警涂垒巧用微信“隔空办案”,在临时组建的微信群里,顺利促使申请人邹某和被执行人新县某房地产公司就一起借贷纠纷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涉及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据悉,这是该院疫情期间成功执结的单个标的最大案件。
该案源于2014年邹某与新县某房地产公司的一笔1300万元巨额借款,因借款到期后长期未得到解决而引发的诉争。进入执行程序后,因案件涉及金额大,牵扯多地多人,又恰逢疫情期间,故该院党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精干执行力量全力执行。
执行伊始,案件进展并不顺利。涂垒等执行干警前往新县某房地产公司送达执行材料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曾某无视法律,故意规避,仅有一名销售人员留守在项目部,一问三不知,导致无法开展后续的执行工作。涂垒当场通过电话联系法定代表人曾某,向其陈述利害关系、释明法律后果后,其仍拒不出面配合,让案件首次执行无功而返。
司法权威不容侵犯,生效裁判文书必须得到执行。执行干警始终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执行,再次前往新县,在该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法对该公司开发的楼盘采取了查封措施,积极敦促其主动履行。同时,该院相关负责人也通过电话屡次联系曾某,于细微处着手,换位沟通,询问公司运营状况,了解公司执行困难,争取解开症结。
真心换真情,该案的执行终于打开了突破口。通过沟通,曾某才知道疫情期间虽困难重重,但执行干警仍兢兢业业地为当事人合法权益而奔波,实属不易,当即承认先前的错误,并表示愿意主动配合法院执行工作,通过以物(建设用地)抵债的方式解决与邹某之间的借贷纠纷。
执行过程中,涂垒发现涉案的建设用地价值较大,牵扯第三方债务,若委托鉴定公司评估拍卖,则费用过高、周期太长,不利于及时高效解决问题。因疫情防控需要,为避免人员聚集,保障当事人生命安全,涂垒就该案组建了临时微信群,先后4次组织和解,商量地价、过户、测绘和施工等问题。此外,还积极联系曾某公司另一起案件的执行法院,多方磋商力图做好案件执行的具体细节。
3月4日上午,涂垒再次就执行细节组织案件当事人在微信群里进行协商。由于前期工作扎实,当事人意见基本一致,涂垒很快就促使双方自愿达成了执行和解,至此该起涉及2000余万元标的额的借贷纠纷案件顺利执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