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 车 童 帅 通讯员 张玉虎)连日来,我市各县区干群严密防控疫情,不忘农事,抢天夺时,开展抽槽整地,挖穴备苗,适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信阳大地呈现出火热的义务植树造林场景。截至3月12日,全市完成新造林22.6万亩,占省下达任务33.1万亩的68.28%。
去冬今春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坚持疫情防控和国土绿化两手抓、两不误,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我市开展了冬季省市县三级联动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参加义务植树1.38万人,栽植泡桐、楸树、栾树等共计24.9万株,植树面积4150亩。
在2019年度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责任目标考评中,信阳市在全省排名第一。2020年是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后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2020年,我市将围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化”建设目标,再接再厉、自我加压、乘势而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市新造林任务33.1万亩,森林抚育66.3万亩。市绿化委员会印发《2020年信阳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明确2020年要突出抓好山区造林、生态廊道完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林、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项重点工作。
山区绿化日益完善。我市始终将山区绿化作为国土绿化主战场,加大山区和丘岗宜林荒山荒坡、疏林地、杂灌林地的造林和改培力度,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方式,营造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兼具用材和景观的生态林,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注重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多树种、多林种、乔灌搭配,营造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不断提升造林质量。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对历史遗留矿山、河岸进行复绿改造,加快植被环境、地形地貌景观的修复。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山区造林7.45万亩。
国储林建设加速实施。我市加速推进市重点项目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落地进程。以实施国储林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各类主体、各种力量共同参与造林绿化,深入推进造林绿化的工程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有效解决了国土绿化过程中资金短缺、标准低、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国土绿化注入内生动力。目前我市国储林项目已通过农发行审批贷款20.28亿元,已完成到位投资2187.43万元,其中落地贷款1412.15万元。
特色经济林迅速发展。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原则,大力发展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绿色发展的实惠,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通道,以林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因地制宜、科技创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逐步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休闲养生等产业模式,拓展林农致富空间。全市完成新造油茶2.81万亩,占年度任务的93.7%,完成其他特色经济林0.1万亩。
乡村绿化扎实推进。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夯实农村现代化的生态基础。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绿化等增绿行动,充分利用闲置的宅基地、村旁塆旁、田头地角、废弃尾矿、废弃沟渠、荒山荒坡荒滩宜林地资源,做到应绿尽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韵”理念,突出乡村特色,打造一批旅游、观光、度假的美丽村镇,发展乡村旅游业,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市已完成乡村绿化美化0.48万亩。
生态廊道不断提升。充分利用道路、河流、沟渠等两侧宜林地资源,通过新建、抚育和改造,达到能绿尽绿,不留死角,全面完善提升生态廊道。优化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做到乔灌结合、落叶与常绿结合、防护与美化结合,丰富绿化层次。注重廊道绿化的连续性,打造生态良好、连续贯通、层次感丰富的绿色廊道景观。全市已完成廊道绿化3.08万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