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野
“我的妻子是感染科护士长,很长时间没见到她,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与妻子分开20多天,市第四人民医院五官科主治医师刘建辉特别牵挂妻子张茹。
今年36岁的刘建辉和张茹都在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一个是五官科主治医师,一个是感染科护士长。1月24日,接到医院通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需抽调医护人员去救治患者,夫妻俩一同提交请战书。
“我和爱人都是共产党员,在这个危急时刻,就应该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起带头作用,舍小家为大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谈及家人,刘建辉坚定地说。
“自从接到任务,我们就知道这是一场硬仗。当时不敢让家里老人知道,怕他们担心。”刘建辉说,即使是休息,也要24小时开机待命。
在感染科工作10年的张茹业务能力过硬,做事勤勤恳恳,是医院的骨干职工和科室的主导力量。张茹在病人眼中,是一个无微不至、细致用心的贴心人;在同事眼中,是一个一丝不苟、踏实工作,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一位大姐姐。护士刘婷说:“她以自身的行动带动和感染着我们,处处起表率作用,在生活中关心同事,和大家打成一片,是一位亦师亦友的好战友。”
作为丈夫,刘建辉非常支持妻子上抗疫一线,刘建辉也渴望与妻子并肩战斗,刘建辉说:“同在一个医院工作,就是双重的担当与责任,不同的岗位,共同的信念,为了患者的平安健康,我们无怨无悔。”
“早上7点,我早早就来到科室,到病区后,夜班的姐妹们依旧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病区来回穿梭,从忙碌的背影中我已很难立马叫上名字,透过护目镜我认出了这是两个年轻的90后。她们操作规范地给病人抽血,给病房做交接前的消毒。”张茹的日记道出了每天的工作状态。
张茹在日记中写道:“年轻的女孩哪个不爱美?可为守护健康,她们的脸上因长时间戴口罩勒出了难看的痕迹和红斑。但她们应该也知道,在病号和爸爸妈妈眼里,她们永远是最美的样子。”
90后女孩刘婷、杨伶莉、曾莉媛,疫情来袭,她们郑重地向院领导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前往最需要的地方支援。张茹说,在一线的这些天里,陪伴我的是一起经历战“疫”斗争的姐妹,我们相互加油、鼓劲,是彼此的后盾和依靠。
“身处一线,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携手共克时艰的决心和勇气。看到医院许多党员挺身在前,我也要像她们一样坚定一心向党,坚守一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护士曾莉媛和杨伶莉这样说。
“我们每天都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和帽子等,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问诊治疗,在里面一待就是近10个小时,层层隔离下,不能喝水,尽量不上洗手间,即使这样,也因为防护服的密闭性,值一个班下来,往往都会全身湿透。”张茹的日记更是道出了医护人员工作时的艰辛。
“当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作为一线医护人员,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继续坚守在防控一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刘建辉夫妻俩都这样说。
当记者问张茹在感染病区工作害不害怕时,她坦言:“害怕肯定是有一点的,但我们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如果自己都害怕,病人就更加没有安全感了。工作总要有人干,只要我们穿上这身工作服,就没什么可害怕的。”
“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危急时刻我们就要做出牺牲。”张茹坚定地说。现在家里人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支持和理解,经常嘱咐我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好好工作。
采访中,记者问张茹想孩子怎么办?她说,每天晚上忙完一天的工作,来不及洗去疲倦的面容,急切地打开视频,就想看一眼孩子。
“妈妈,姥姥告诉我,说你是天使,你和爸爸许久没回家了,天天住在医院,是因为和恶魔病毒在斗争吗?您可能也会感染生病吗?”
“妈妈,你在医院要照顾好自己,您没在家我现在也敢自己睡觉了,我会乖乖地听话,按时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等您回来给我辅导作业,您要害怕晚上关灯了黑,我给您讲故事,您就不怕了。”视频的这头,张茹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妈妈不怕,医院里有好多的叔叔、阿姨和妈妈在一起,像魔法少女一样我们有魔法,一定会消灭病毒的。”张茹面对视频中的女儿说。关掉视频的那一刻,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浸润了脸上道道深红的痕迹。
每天不管多累,只要在视频中见到女儿,听女儿汇报自己每天的学习情况,张茹都会浑身充满力量。
“这几天,信阳一扫前几日的阴霾,放了晴,看着公布的新冠肺炎新增人数也在逐步下降,治愈人数稳步上升,我的心情也同这和煦的阳光和这有‘温度’的数字一样,很温暖也很激动,他们的康复出院就是对我们坚守一线最好的回报。”张茹说,在疫情面前医护人员会24小时坚守阵地,请人民放心,疫情不退,我们绝不会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