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市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小事”更见担当


——信阳“住建人”抗疫直击

□余 波 陈 强

信阳建筑总公司原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所属的大型国有企业,但其破产后的家属院物业管理处于“真空”状态,下辖7个家属院,1908户近7000人,防控压力显而易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雷厉风行,勇于担当,号令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汇聚起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住建人”的初心使命。

管控小区

2月6日上午,天空下起蒙蒙细雨,在建筑总公司二公司家属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定额站的同志戴着口罩打扫卫生,这一举动让人眼前一亮。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建筑公司其他家属院里。“过来几个人,把这个旧的沙发搬一下。”同样在建筑公司机械队家属院,质监站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清理小区垃圾及大件废弃物品。

“疫情这么严重,他们还能想着咱们,真不容易啊!”不少居民群众由衷地赞叹。

几天前,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平时院子里基本上没人,他们几个人打扫卫生后,又背上了消毒箱,对小区内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据了解,疫情防控之初,该局就全面担负起原建筑总公司7个无人管理家属院的环境卫生清理、防疫政策宣传及出入登记管理等具体工作。在免费为居民发放口罩、提供消毒液等急需防控物资的同时,探索并建立了“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主抓、责任单位实施”的三级综合管理体系,实现了每个家属院疫情防控对应一个二级机构具体落实的工作目标,确保了防控工作无盲区、零死角、全覆盖。

元宵之夜

“措施落实得细致些,防控网织得更精密些。”这是该局建筑总公司抗疫临时党支部一班人的共识。

元宵节夜晚,“住建人”张丛奎拖着疲惫的身体,凌晨时分回到办公室,躺下来歇一歇。领导和同事们都曾这么说过:“其实,他完全不需要这么拼,因为有些事本就不归他负责。”春节,本可在家陪伴妻子、孩子,随着疫情到来,曾参加过1998年抗洪的张丛奎主动向局党组要求,在局北京路拆迁办、企改办及原建筑总公司基础上,成立抗疫临时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承担起原建筑总公司7个无物业管理家属院疫情防控的组织协调工作。

一个基层党支部,就是一个疫情防控阵地。像众多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系统党员干部一样,张丛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为广大人民群众筑牢“防护墙”、当好“防护员”,为党旗增辉添彩。

老兵新传

退役不退缩,下岗不缺岗。这几天,在地建公司家属院门口,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认真登记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劝阻居民、开展消杀。他,就是毛金刚。

56岁的毛金刚,1982年参军,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次荣立三等功、2次获嘉奖,复员后分配至建筑总公司。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毛金刚没有忘记老兵的荣誉,更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得知局里成立建筑总公司抗疫临时党支部的消息,他第一个报名参与家属区疫情防控中来,从政策宣传、门岗值守、文明劝阻、出入登记、体温测量,到卫生消毒等,始终奋战在一线。他坚信,“没有过不去的坎!人在阵地在!”每个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开着这样的玩笑——“金刚金刚,固若金汤!”

疫情当前,像张丛奎、毛金刚这样奉献爱心的善举在整个住房城乡建设局系统比比皆是。其实,这些在“住建人”看起来的“小事”,更多的却是公民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