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信阳人可不能没了精气神”


□本报记者 胡瑜珊

“对不起,我正在开车发放口罩,稍后跟您联系。”1月26日下午5时40分,记者联系信阳新水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灿时,电话响了好多声,他才匆匆接起,简短的几句话后就挂了电话。

“还在发口罩呢,还在发口罩呢!”晚8时30分,征得朱灿同意后,记者加了他的微信,通过的第一时间,朱灿发过来一条小视频,视频一打开,就传来了他带着笑意的光山口音。

当晚10时,朱灿终于回到家,截至那时,他已免费向交警、快递员、消防队员等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发放了4000只口罩。

很难想象,旗下拥有4家企业的朱灿会自己拎着口罩到处发放。他说,员工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为了他们的安全,没有请大家过来帮忙,都是自己独自进行着这场“爱心发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时,朱灿和往年一样,正在慰问孤幼儿家庭和贫困户,直到腊月二十九发现形势严峻,才前往药店购买口罩,没想到跑了6家药店,排了半天队才买到了3个口罩。排队的时候,朱灿就想到了那些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哪里有这样的时间找药店、排队购买口罩。”于是,朱灿产生了免费发放口罩的念头。

想到就去做。朱灿立即联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朋友,通过多种渠道千方百计购买口罩。“原计划是购买10万只口罩,因为市场紧缺,第一批口罩我是高于原价购买的,第二批、第三批买的口罩价格更高。现在只到货了4000只,其他的近两天会陆续到货。”朱灿说。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朱灿刚刚参加工作,没有能力去做什么。20年过去了,朱灿事业红火,这次他和全市人民一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钱没了可以再挣,但是我们信阳人的精气神可不能没了。”朱灿说。

“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很多联系好了的厂家不愿意给我发货了,他们说要优先发往武汉,原计划第一批的10万只口罩,现在肯定能回来的估计有2万多只。”朱灿告诉记者,“现在,为了购买口罩已经支付了2万余元,在发放口罩之余,还在忙着联系广州的一家工厂。就是价格有点贵,我还在谈。”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守好河南的南大门,共渡这次难关。”朱灿非常有信心地说。

1月27日中午11时59分,记者再次联系朱灿时,他发过来的视频让人倍感温暖。他告诉记者:“我还在信阳火车站发放口罩呢,我想让每一个回信阳的老乡都能收到免费口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