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通讯员余东芳
“我的母校是信阳市七中,毕业后我回到市七中教书,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当听到学生赞誉我是‘阳光老师’时,我感到自豪;被评选为信阳市‘最美教师’‘信阳好人’,我感到骄傲。从当学生到做老师,从青丝变白发,变得是似水流年,不变是一种情怀,是对市七中的热爱。每次谈起市七中,退休教师杨华总是这样情不自禁地赞叹。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是供给花蕾营养的肥沃土壤。市七中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加强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取得了良好效果。
营造和谐氛围,坚持科学管理
环境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市七中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倡各班开展“五无”(地面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桌上无划痕、墙上无漆抹、花木无采摘)和“十要”(升旗仪式、集合列队、课堂秩序、上下楼梯、做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仪表着装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活动,学校政教处和团委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加以评比,对表现优良的班级给予表扬。在学校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中,班班争创“最美班级”,营造了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氛围。学生在友爱、和睦的气氛中形成了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丰富多彩活动,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该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提升,美好品质得以培养,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如“徜徉山水间、放飞文学梦”文学采风活动,“助力校园文化、挥洒火热青春”文化艺术节,“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知行合一、砥砺前行”诵读经典活动,“学国学、树家风、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校园辩论赛、家风家训征文比赛、图书漂流活动、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等,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让师生在书香浸润中共成长。
优秀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教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市七中,一大批好老师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深深地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品德不是直接教会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教师能够起到道德表率作用的行为。教师付秋芳在上班的路上捡到了一部苹果手机,她在路边等了20多分钟,没见失主来找,只好将手机放在学校门卫处,并交代门卫,如果失主打电话过来就把手机还给他。后来,失主到学校认领手机时,忙于教学的付秋芳没有见失主的面。面对失主通过门卫转告的那声“谢谢”,付秋芳说:“这不值得一提,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会这样做。”身教重于言教,市七中师生拾金不昧蔚然成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周新华老师接七年级新班时刚刚做完手术,大病初愈需要康复修养,但她毅然放弃休息,带领学生参加军训。炎炎烈日下,她不顾自己身体虚弱,给学生拿水、递纸巾。“我要用自己的言行,规范你们的言行。”这是她对初入市七中的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三年厉兵秣马。2019年6月初,中招考试在即,周新华更加忙碌,骑车时不小心膝盖摔伤了,她只是简单涂药包扎,执意不肯休息。无论同事怎么劝,她总是说:“就剩下这几天了,孩子们的时间宝贵,我不能耽误。大家都辛苦,我不能连累大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藏在一言一行中,藏在每一个从清晨到日暮的陪伴中。
爱生如子,伸出援手
任燕老师的学生意外受伤在北京301医院治疗,花费近10万元。得知这种情况后,学校领导以及任燕率先捐款,全校教职工也纷纷行动起来,短短时间内捐款13540元。任燕对学生的关心从来没有中断,存在手机里的短信足有100多条。心怀大爱,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用心灵温暖心灵,用爱点燃爱。
市七中校长杨漾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今的市七中校风好,学风浓,质量高,像付秋芳、周新华、任燕这样心怀大爱老师还有很多。
市七中在育人的路上初心不改,正是这些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春雨润物无声,学生耳濡目染形成了良好的品德。2018年7月,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的在泰国连救4人的小伙子“杰克”就毕业于市七中。2018年11月,九(7)班学生张俊将捡到的钱包原封不动归还失主。2019年12月28日八(6)班学生张志鹏将捡到钱归还给失主。市七中好人现象,为和谐社会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