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车
都说谭家河的香菇好,肉厚、根短、朵形好,河南、湖北最畅销。
日前,记者跟随市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龚凤萍一行,来到浉河区谭家河乡高岭村香菇种植合作社的基地,看到一朵朵鲜嫩的香菇撑开了小伞,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摘、装袋,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年我们种植了2万多菌棒,产量1万斤左右,我们大部分烘干包装运到湖北武汉等大城市出售,光卖干货我们一年毛钱能买30万左右。”谈及今年香菇带来的收入,高岭村村民周全亮喜上眉梢。
周全亮是香菇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是香菇种植大户,2018年他发展了2万多个菌棒,收入不错。2019年他扩大种植规模,发展了3万多个菌棒,还帮助30多名困难群众到基地务工。
香菇种植让当地贫困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2019年,该镇有100余农户参与种植香菇,其中已脱贫的贫困户有40户。
“浉河区种植食用菌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早,技术基础好,同时我们食用菌试验站在浉河区的技术推广力度大,站里的专家经常深入农户手把手地指导,使得浉河区食用菌种植产业得到了长足进步,而谭家河乡的香菇更是出类拔萃的。”龚凤萍告诉记者。
“信阳市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种植食用菌,香菇的种植周期短、见效快,这两年香菇的市场行情又好。像秋栽香菇,当年8月份种植,翌年“五一”前可收获。我们采用21厘米×60厘米的菌棒,每个菌棒可以盈利10元至12元。普通种户一年种植5000个菌棒,可以盈利5万元至6万元。我们当初正是看好了这一点才决定返乡种植香菇的。”周全亮对记者说。
2019年,高岭村香菇种植合作社从市农科院引进了雨花2号香菇菌种与先进的种植技术,又采购了新的种植设备,补齐了传统香菇种植的短板,初步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将香菇销往全国多个省市。目前,合作社已建成种植大棚60多个。
“我在基地主要负责采摘香菇,每天120元的工资,还不耽误我照顾家。”高岭村村民彭大国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告诉记者,由于有市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香菇的需求量大、收购价格高,香菇种植和务工增收都有保障,他今年也准备加入合作社种植香菇,让香菇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
据了解,该乡采取“合作社+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模式,对香菇产业发展进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管理,并邀请香菇种植专业技术人员对100多个香菇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切实提高种植户操作技能。
“现在谭家河乡几乎每个村都有香菇种植基地,像定时观察菌棒、翻检这些工作,老人都可以完成。”市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上官端林说,香菇已经成为该乡村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