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毛泽东主席为不怕牺牲的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题的词。毛泽东给予了刘胡兰以崇高的评价,使烈士的英名远扬,精神不朽,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学习榜样。
其实早在刘胡兰牺牲之前14年,1933年的8月,就有一位和刘胡兰一样年轻,一样英勇的共产党员-肖国清,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肖国清是新县箭厂河乡人。10岁的那年,肖国清凭着天生的好嗓子引起了当地革命领导人吴焕先的注意,被吸收成了革命队伍的一名宣传员,参加了革命工作。之后,吴焕先让肖国清到设在吴氏宗祠的列宁小学上学,还当上了儿童团长。
肖国清在列宁小学中接受了革命教育,她明白了穷人为什么会受穷,她知道了中国有一个党,叫共产党,专为穷人翻身求解放着想。
11岁的时候,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4岁的时候,她担任了箭厂河乡的共青团书记,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肖国清自觉地把自己和党的事业连到一起。她走村串户,动员农民,宣传革命;她乔装打扮,深入敌穴,侦察敌情;她巧改歌词,放歌传信,向游击队传递消息,游击队根据这些消息,一次次打了胜仗,一次次化险为夷。
1933年8月,红二十五军在七里坪战斗失利后转移到了皖西一带。嚣张的清乡团长易本应带着队伍耀武扬威地反扑了回来。在激烈的突围战斗中,肖国清为了掩护群众撤离,不幸落入敌人手中。易本应亲自上阵,对肖国清先是利诱,后是威吓,要肖国清说出游击队的下落,交代谁是共产党员。易本应看到还是孩子的肖国清,以为一骗一吓,就会让肖国清屈服。
可敌人打错了算盘。别看肖国清小小年纪,可受党的教育已有5年了,革命斗争的烈火早已让她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肖国清要么冷笑,要么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敌人无计可施,就用死威胁肖国清。他们将肖国清带到王边村的一块地里,易本应咬牙切齿地说:“小共产党,难道你就不怕死么?再不说出游击队在什么地方,就活埋了你!”肖国清望了一眼脚下已挖好的深坑,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了下去。
当易本应命令刽子手们将土向肖国清埋去时,肖国清却亮开了歌喉:“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歌声在野菊怒放的旷野中回荡,杜鹃花却在这不该开放的秋日里映红了山梁。一年又一年,这里的杜鹃花总是比别处的杜鹃花开得更红,更艳,绽放的时间也更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