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山更清 水更秀 天更蓝

我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编者按: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一市一区三枢纽”,加快推进“五个信阳”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今日起,本报推出“2019信阳亮点工作回眸”专栏,对过去一年我市各领域的发展成就进行报道,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的一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完美收官。

本报讯(记者 丁桂玲)“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4天,居全省第1位;综合指数为4.5463,绝对值居全省第1位,同比下降12.9%;PM10平均浓度为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绝对值居全省第1位;PM2.5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绝对值居全省第1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平均浓度绝对值均居全省第1位。在保持环境空气质量绝对值全省第一的同时,我市空气质量改善率也大幅提高,跃居全省第一方阵。”昨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同时,记者获悉,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截至2019年11月份,我市12个国、省控河流水质断面中,10个断面水质均值达到或优于Ⅲ类,2个断面水质均值为Ⅳ类,断面均值水质达标率及水体优良比率均为83.3%,与去年持平,综合达标率为73.5%,较去年同期上升6.1%;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保护好碧水蓝天净土,是生态环境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一年,我市生态环境部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坚决打好三大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工业大气深度治理,完成79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深度治理任务,完成2家非电行业提标治理任务,完成60家锅炉拆除或深度治理改造任务,完成308家工业炉窑深度治理任务,完成558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任务;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组织各辖区对“散乱污”企业进行彻底排查整治,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162家、搬迁整合44家、升级改造1154家,共计2360家。同时,着力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共排查上报涉气企业1190家,制定分行业分企业管控措施,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均严格按标准落实到位,杜绝“假启动”“一刀切”。

扎实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我市生态环境部门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自查上报的38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19年33个重点工程已完成14个,正在建设17个,未开工2个;开展全市水污染防治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全市共排查点位26670个,初步识别各类涉水环境污染问题10922个。

统筹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我市生态环境部门严格管控土壤环境风险,排查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28家,场内监测已完成24家;全力完成109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科学划定养殖区,目前各县区均已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并上报了调整方案。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表示,2020年,我市将突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化考核,持续开展秋冬季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二级达标城市创建工作。同时,紧盯水污染防治攻坚,重点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域清洁河流等3个标志性攻坚战役,统筹推进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此外,统筹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我市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落实跟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加强风险管控,逐步推进土壤安全利用,积极筹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农村污水处理等工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和生态质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