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敢为善成显担当


——市委党校创新教学科研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曹新俊

“名师的精彩讲课、学员的论坛互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课后考评打分,让我感受到了市委党校勇于创新的发展态势,更让我体会到了市委党校学习之风的浓厚氛围。”这是青干班学员周磊在市委党校2019年秋季主体班结业时发表的感言。

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学用相长正是市委党校促进创新的总抓手、突破口。作为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市委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齐心协力抓改革创新,抓质量立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主要目标,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决策咨询作用,注重地方特色教学课程的研发,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从严治校 树清朗学风

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因此,坚持从严治校,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既是党校应坚守的原则,也是党校的职责所在。

为此,市委党校坚持从严出发,创新方式,换位思考,多向沟通,建立了宽严相济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严肃活泼的管理氛围,使自觉遵守成为习惯。

创新理念 促开放办学

教学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党校的教学布局应当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在突出主业主课地位的同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布局,开设体现地方特色的教学课程。

为此,市委党校坚持“党校课堂走出去”“党校教师走出去”的理念,通过“拉单子”,定人、定点、定任务。教研部负责教学点,教师负责讲解词,教务处统筹总协调,在全面提升本市现场教学点质量基础上,深挖信阳本地特色的教学资源。这种能入眼入耳入心的现场教学,让学员触动心灵,引发思考,使党性教育真正发挥实效。

与此同时,市委党校党委在全校推行教学改革,建立起市县党校资源共享机制,做到教师、教学、信息等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市县党校“六统筹”工作。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5”精品课,确保改革创新紧跟时代节拍,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与时俱进。

秉持教育者首先受教育的理念,市委党校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把高深理论和动手实践联系起来,组织主体班学员和教职工,前后前往延安进行红色教育,不忘初心与使命;前往兰考进行党性教育,学习焦裕禄精神;前往山东曲阜,拜谒中华民族的圣人孔子,进行政德教育;争取市里政策支持,将党校教师培训纳入市富脑强能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 创标兵单位

党校(行政学院)应当重视校(院)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具有党校(行政学院)特色、突出党性教育主题的文化活动。为此,市委党校围绕“以教科研为中心”,重师资队伍建设,重后勤服务保障,营造“人文”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软环境致力于多渠道提升教师素质,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通过外出学习、挂职锻炼、举办大赛、“以老带新”等多个方式历练教师,锤炼师资。

硬环境致力于打造“优美校园”,优化办学条件。围绕标兵单位创建,因地制宜修缮陈旧区域,改造“便民”设施,增设体育场地,使校园焕然一新。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委党校将继续秉持“党校姓党”原则,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办学环境,把握发展机遇,发挥自身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主阵地,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好智库,“五个信阳”发展好参谋的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